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微信别被营销号绑架

2015年01月20日 17:25 | 作者:魏英杰 | 来源:新民晚报
分享到: 

  近日,福建漳州网络红人“民生哥”吴某因涉嫌发布虚假信息被警方拘留。吴某在他经营的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信息称“昨晚,石狮,震惊全国!一家34口灭门惨案!转疯了!”实际上,文章内容指的是死了34只老鼠。

  有网友表示福建石狮警方此举是“不解风情”,连开玩笑都不行。但要说有人发这类消息,是因为不懂开玩笑和造谣的区别,吴某显然不在此列。去年下半年,吴某就两次因发布虚假信息被福建警方拘留,加上这次是第三次了。他以耸人听闻的虚假消息欺骗粉丝,并非出于无知或者好玩,而是这背后有着巨大的利益驱动。吴某采取类似手段“骗粉”,换取的是数额不菲的广告收入。

  这类标题明显带有欺骗性和危害性,特别是容易以讹传讹,造成没读到原文的人轻易上当。所以,吴某被拘,并不冤枉。

  但问题关键不在于怎么处理吴某,而是类似这种营销号,在微信生态圈中已经形成模式,成为一种现象,不容忽视。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各种资讯如恒河沙数,让人眼花缭乱。许多网站为吸引眼球,往往在标题上狠下功夫,或制造悬念,或夸张渲染,或词语挑逗,不一而足。到了微信流行时代,这种“标题党”做法变本加厉,跌破道德底线。

  如何有效管理这类微信营销账号,是一个新话题。截至去年底,微信公众号数量已超过800万,除去那些规范运作的微信公号以及部分“僵尸号”和不活跃公号,擅长以虚假信息“骗粉”的恶意账号应不在少数。据报道,仅去年上半年,腾讯就清理、冻结了365万个涉及散布虚假信息、诈骗、色情等内容的恶意账号。数量如此庞大的恶意账号,不仅影响人们对信息的甄别与选择,势必也给运营方带来庞大管理压力。此外,由于微信传播具有一定私密性,也给遏制虚假信息传播带来事实上的困难。

  遏制虚假信息的传播,一方面有赖于微信用户自觉抵制谣言,擦亮眼睛,防止上当受骗,另一方面取决于微信运营方的日常管理,这些都属于发挥网络“自净”功能的范畴。但从目前情形看,微信俨然已成为社会化的信息传播平台,因此同样离不开法律规范与监督。而从吴某案例可看到,执法部门的作为仍然有限。吴某三次被拘留都未超过10日,而其通过运作微信公号,月广告收入常常突破20万元。这大概是吴某“屡教不改”的一个重要原因。

  话说回来,如果仅依靠监管和执法部门打击,不但会耗费大量行政和执法成本,而且未必能够达到良好效果。这可能需要依托运营方从技术上和管理方法上采取新思维、新手段。说到底,微信被数量庞大的营销号绑架对广大用户不是好现象,对运营方来讲也不是好事。一旦用户上当受骗次数多了,或者对微信内容产生“审美疲劳”,难免就会用脚投票,“拒绝再玩”。

编辑:曾珂

关键词:微信 微信营销号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