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让教育惠民政策真正一视同仁

2015年02月05日 09:09 | 作者:阿什老轨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用一把尺子来衡量基础差异巨大的不同地区,显然有失公平。

  长期以来,在教育问题上,地区间实际上存在着巨大的不公平。一般而言,发达地区在优质教育资源上占有绝对优势,少数民族贫困地区长期处于教育基础薄弱、人才引进困难、优质教育资源短缺、教育经费欠账、教育投入不足的尴尬状况。

  众所周知,民族贫困地区在经济基础和社会发育程度上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是巨大的,这是客观事实。“跨越”“赶超”这些话,理论上探讨无可厚非,但作为普遍要求实际上极难做到,因为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有其自身规律。所以,用一把尺子来衡量基础差异巨大的不同地区,显然有失公平。以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来说,由于基础薄弱,目前就存在民族聚居县教育发展严重滞后、义务教育“控辍保学”任务艰巨、学前教育问题突出、民族寄宿制学校远未满足需要、中小学校舍生均面积严重不足(离国家标准差距巨大)、教师编制总量不足且待遇低下等等问题。特别是国家、省下达的部分教育项目,大多要求地方政府经费配套,如公立幼儿园建设补助、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寄宿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等项目,均要求州、县财政配套资金。这极不符合贫困地区实际,也明显有违《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精神。实际情况是,民族贫困地区财力困难,基本无配套能力,最后导致许多地方的建设项目只能放弃,无法实施,国家惠民政策最终因配套资金困难而不能落地。表面看来,上述这些政策对任何地方都是一视同仁的,但实际上是不公平的。

  实现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最为根本的。教育则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不二选择。从根本上扭转民族贫困地区教育落后的局面是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的。今年,国家财政部将以学籍信息管理为基础,探索建立教育经费可携带机制,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异地就学问题,这无疑是一种可行举措。当前,中国在向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迈进的过程中,民族贫困地区的贫困问题是一个绕不开的难题,而扶贫首先必须从教育入手,并且必须充分考虑贫困地区的薄弱基础,从强基础入手,以非常举措,搞集中投入,才能最终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真正实现教育公平。

  (作者阿什老轨系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人大民族宗教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编辑:水灵

关键词:教育惠民政策 现代化 公平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