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图说 图说

雪域高原藏族的崇羊习俗

2015年02月26日 09:25 | 作者:桑吉扎西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一、 古老的羱羊崇拜

  据载,古代的藏族先民崇信羱羊并将羱羊看成自己部落崇拜的神灵图腾之一。《旧唐书·吐蕃传》形容藏族“多信羱羊之神”。而《新唐书·吐蕃传》则说“事羱羊为大神”。如果说以上史料是汉族对藏族动物崇拜的一种民族认知的话,那么,藏族人自己又是如何看待祖先与羱羊的关系的呢?藏文史料《西藏王统记》在叙述松赞干布祖父、吐蕃第三十代赞普达日宁斯这一名字的来历时说:

  赤聂(赤聂松赞)之子仲宁得乌,自达布地区取得秦萨鲁杰为妃,产一生盲小王,名曰木龙衮巴扎。后王病,留其遗嘱于子云:“宁布桑瓦为尔先祖父辈护佑之神,当供祀之。从阿柴地延请医生,开汝盲目,执掌邦政。”木龙衮巴扎于“宁布桑瓦”深致敬信,常供祀之。并延请阿柴医生为其开目,能见吉雪达日山上之羱羊奔走,因之又称为“达日宁斯”。

  “达日宁斯”,藏语意为“虎山见羊”,换句话说,也就是“看见虎山上之羊的王”。由此可见,藏族先民对于羱羊的信仰崇拜由来已久。

  又据藏文史料记载,在藏族远古的“五大氏族”部落中,就有两大部落以崇拜羊为主:如属火的“廓氏”部落灵魂的守护神为山羊或羱羊;而属木的“噶氏”部落则将灵魂的守护神寄托于绵羊之上。流传在藏区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也记述了不少藏族古代部落与羊崇拜有关的原始信仰。

  羱羊,是一种生长在青藏高原上的大角野羊,也有人说是绵羊的原种。羱羊其肉可食,皮可做衣,毛可编织。由于羱羊力大威猛,藏族人也称大头羊,藏语为“聂”,粗大的角向后上方伸出,显示出羱羊的威猛之力与敏捷之身。据说,羱羊喜欢生活在高海拔山势峻峭的山地,视觉极好。也有说,羱羊至死也不离开所居住的山岩之地。故此,藏族谚语称“羱羊的角丧失了,羊群就遭殃了。”可见,羱羊角是羊的有力武器,不坚利,不威猛就不能御敌护群。所以藏族先民把威猛坚利的“羱羊”当做神灵来加以崇拜祭祀,这也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二、 山羊与大昭寺

  说到古老的崇羊习俗,我们不能不提到两座古老寺院的修建与羊所发生的故事。

  大昭寺位于拉萨市旧城中心,始建于公元647年,是藏王松赞干布迎娶尼泊尔尺尊公主后,为其修建的宫殿。它是西藏地区最古老的一座仿唐式汉藏结合土木结构的建筑,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后经元、明、清历代维修与扩建,逐渐形成今天拥有5座金顶、108个佛殿的庞大建筑群,成为统摄宁玛、噶当、噶举、萨迦、格鲁等藏传佛教各大教派的著名寺院,对藏传佛教及藏族社会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大昭寺不仅是西藏最重要的佛事活动中心,同时也是五世达赖喇嘛建立“甘丹颇章”政权后,“噶厦”政府的办事机构。其建筑布局既体现了藏传佛教历史文化的神圣性,又象征着世俗的权力与威严。可以说,大昭寺是旧西藏“政教合一”制度的缩影与象征。

  相传,大昭寺建寺之前,尼泊尔尺尊公主曾请大唐文成公主为她堪舆风水,卜算基址。据说文成公主按照八十部汉族历法,日察地形,夜观天象,运用阴阳五行之术,推测出整个西藏的地形就像一位仰卧的魔女,而拉萨的卧塘湖恰好就是魔女的心脏,只有在湖心建寺修塔,才能降伏女魔,兴盛吐蕃。

  吐蕃国王赞普松赞干布采纳了文成公主的建议,当即下令填湖建寺。传说文成公主又根据五行生克之理,向赞普建议最好用白山羊驮土填湖。于是,人们赶着成千上万的白山羊驮着泥土往来运输。寺院建好,为了纪念驮土的白山羊,故将寺院命名为“惹刹”。

  “惹”,藏语意为“山羊”,“刹”为土,“惹刹”就是羊驮土填的地方;也有藏文史料说,拉萨就是“惹刹”的变音。如果按照古藏语含义解读,那么,今天的拉萨之地,也可以说是“山羊驮土”之城了。

  吐蕃晚期,大昭寺被称为“祖拉康”,意为“经堂”,又称“觉康”,即“供奉释迦牟尼佛的殿堂”。直到明清之际,该寺才被称为“大昭寺”,“昭”为蒙古语寺院之意,并沿袭至今。

编辑:孙莉姗

关键词:藏族 放生 羱羊 藏族人 习俗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