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史记·资政>战争硝烟战争硝烟

阿英笔下的根据地春节

2015年02月26日 13:59 | 作者:杨建民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C2015-02-26zx1001_P_1_707_1739_1023_2163

    传统的年俗踩高跷中也有了抗战题材

 

  童心不泯

  1944年的春节是1月25日:“今日为废历元旦日。”“元旦”这个词,最早都是给阴历元月第一天的。后来公历新年第一天,把这个词占了,所以将阴历元旦用“春节”替代。看古书或近现代的一些文字,这是需要留意的常识。

  这一年似乎比前一年热闹。所以在阿英全家吃完早饭后:“旋公司中人陆续前来拜年,税所同志亦至,上午完全消耗于招待中。”可见,国人的这个节日,重视彼此联络,相互道贺祝福,这是国人对来年的期盼。“公司,晨食汤团与面。”这一笔记载了苏中地区春节第一天早饭所食。

  “与毅儿检苏德战争新线图。”阿英与孩子在查寻苏联德国的战争线路。他们知道,中国的抗战与这场世界大战的走向息息相关。下午,阿英居然“作一小文,记《西湖二集》作者周清原事。后欲集中吴承恩材料,拟续写一则,以天晚而罢。”到了晚间,阿英与儿子钱毅在灯下“与毅儿谈童年新年杂事:打诗韵,猜灯虎,玩花灯,今皆不可复得,而余亦垂老矣。”这是一个长者常常的情形。坐在灯下,谈幼时情状,尤其那不可复得的童年趣味,同时感叹自己老去。

  大年初二上午,有几拨人来拜年。阿英还抽出时间“作《吴承恩》一文,合昨所写,成一总题:《关于两个小说作者》。”文化人积习之强,即使春节期间亦不搁置写作。午后,阿英玩起了儿时的糊花灯:“糊兔灯毛,及四时许成。厚祥、小水,帮同粘糊,悬诸室。刚成,值小云睡起,乃燃之,彼欢喜异常。”兔灯糊成,小孩子自然“喜欢异常”,大人的愉悦,其实也不用说。和今天的春节期间一样:“黄昏,公司外顶头房子失火,烧去一间。”这应该是放鞭炮或者燃灯笼所致。看到这里,感觉这新年气氛、情形,于今天仍有许多相似处。

  大年初三,阿英童心不泯,想起了当时家中人给自己扎一个大兔灯,大兔上面还驮着五个小兔子,便发动几个孩子一起来扎一个大兔灯。这个兔灯不小,到下午,才扎出个骨架来:“长达四英尺,高三英尺。”这土产兔灯却用“英尺”标大小,真是无分中外也。当天,阿英还收到贺年礼物:“四时,李区长来函贺年,并附猪腿一只,酒一瓶,花生、柿饼各若干。当函谢之。”看来,当时对阿英这样有影响的文化人,各级领导都是重视的,县长、区长等,都送礼物贺年的。

  阿英想象的大兔灯太大,从大年初三扎到初四也没完成:“毅儿糊大兔灯白坯,至午完。饭后,余与厚祥糊彩毛,至黄昏,不完。”和今天的风习一样,春节期间,就有人玩牌赌博。当时也管理抓赌:“新年此间赌风甚炽,今日模范班来捉赌。无所得,仅放两空枪,拘数小赌徒而去。”

  阿英扎的大兔灯,居然费去几天功夫。到大年初六“余乃独自糊大兔灯毛,到午饭后糊完,与毅儿悬之天花板下,真庞然大物,甚可观。”到了晚间,“为云儿燃大兔灯,光辉一室。”看着这些记述情形,今天的我们也禁不住为之心动。

  当天日记还记有一种民俗:“晚饭后,诸儿去看乡人‘送桩’盖即送子也。”阿英没有详细记述内容,只是认为“此风俗甚怪……”大年初七,是阿英的44岁生日。早起,按照风俗,“请大家吃(寿)面。”接下来还有人来“贺年”。

  这一天,阿英还在看稿、写信,晚上“九时寝,床上思得一喜剧题材,演八滩两地主扫荡时事。此剧本,拟题为《两个可怜虫》。”可怜这位写作者,在晚间甚至床上还在构思。

  “今年景象,似较之去岁热闹”

  大年初八,当天大雪。阿英又为小孩子糊一只小兔灯,儿子钱毅为兔子添一条尾巴,“悬挂于大兔灯之后。”看来,阿英还是颇有好心情的。制作兔灯也许成了唤醒童年趣味的方法。

  接下来的几天,天气颇冷,立春的那天,阿英因“脚跟复绽裂,卧床暖脚而已。”可是,春节的气氛还在延续。此地“公司中人拟十五玩灯,扎花篮、蛤蚌等。”可以看出“今年景象,似较之去岁热闹。盖生活虽高涨,去岁以政府提倡土布,人民收入都相当丰富。即顶头房子,今年亦大都蒸馒。此种热闹趋向,实非偶然也。……近八时,即就寝,公司中犹锣鼓喧天也。”从阿英记述可知,当年苏中根据地经济形势尚好。一般情况,年景好的时候,春节大家就相对热闹些。

  从邮差送来的书报中,阿英还记述了国际战事:“苏德战场战事仍在北部进行,攻克肯雪普城,进入爱沙尼亚国境。美军已在马绍尔群岛登陆。”

  阴历十五是元宵节,头一天就有地方开始准备庆贺,“公司实警队准备明日玩灯,今天准备甚为忙碌。”元宵节当天,虽然阿英还在“整理《敌后演剧四讲》材料,准备写作。”但“公司中人玩灯”已开始,阿英便带着孩子前往观看。当天日记这般结尾:“以今日元宵,乡人多燃天灯,执火把行田中,曰‘烧虫’。”这大约是当地习俗。当时条件下,农田的虫害并不容易整治,故此借助元宵来一番“烧虫”,希望上天能护佑当年农业收成。

  第二天,“实警队”还来到阿英的院子舞灯。阿英拿出十包烟慰劳,表达谢忱。当年的春节,才算是真正结束了。

  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惨烈的一场卫国之战。由于国力有限,准备仓促,又大敌当前,当时的许多情形都没有以官方形式记述下来。这时,个人的记录,就显得尤为珍贵。这些记述,虽限于切身感受及视野,看去不够全面,但却从人们生活的细微处,写出了百姓的真实情状。这里,我们通过择取阿英在苏中根据地过春节的文字,可以见出当时物资匮乏情形,同时也可看出春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力量。透过这些记述,我们也许还能看出文化凝聚人心,凝聚力量,使人不悲观,不屈服的精神内涵。

  (作者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评学会理事)

 

 

编辑:曾珂

1 2 3

关键词:根据地春节 阿英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