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中药技能赛 热闹背后有忧思

2015年06月24日 08:56 | 来源:健康报
分享到: 

  近日,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中、高职组)“康缘杯”中药传统技能大赛在江苏省连云港市落下帷幕。大赛期间,记者采访了部分中药专家、裁判、职业院校校长、参赛选手。在他们看来,热闹、红火的中药技能大赛,展示了中药行业职业院校(中、高职组)近年来的教学成果,但也折射出不少行业问题。

  真假难辨的尴尬

  开赛前15分钟,大赛裁判员、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的崔亚君已在场内准备就绪。

  本次大赛分设中药真伪鉴别、中药性状鉴别、中药调剂与中药炮制4个项目,崔亚君所在的是中药真伪鉴别组。该组的竞赛方式是,在一排长桌上放置真、假20种中药饮片,选手通过组委会提供的小锤子、钳子、镊子、放大镜、打火机、刀片等工具,在规定时间内辨别出哪些为正品、哪些为伪品。

  “说是考学生,有时候也是考我们。”崔亚君等裁判介绍,由于当前中药材掺假使假严重,有时候被当作正品的饮片,到头来却并不那么“正”。据介绍,往年的考试中,就有一味正品胖大海被选手认定为伪劣品,选手解释说,他拿到的胖大海虽然外观看来是正品,但掰开其中一颗后发现里面已经发霉变质。经反复商议,裁判最终决定给分。

  崔亚君说,今年他们商议后决定,向选手说明,如果某种药材绝大多数是正品,只有个别质量不高,也应认为是正品。令裁判们尴尬的是,正品难正,而伪品却有不少几乎可以乱真。

  作为连续两年承办该赛事的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顾强也对中药真伪鉴别项目头疼不已。“比赛用的正品西洋参,我们买了好几回。之前买的经专家鉴定后,发现不是道地药材。另一方面,纯伪品又特别难买。”顾强表示,虽然学校下了大力气想给选手最好的比赛用药,但结果很多时候却不尽如人意。

  “这看似是大赛的尴尬,其实更是中药行业的痛点。”不少裁判说。

  “炒焦”究竟是什么火候

  中药饮片的炮制技艺对中药质量来说非常重要。“在中药行业,把药材炮制成饮片,是一个减毒增效的过程,炮制水平直接影响用药疗效、安全。”辽宁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本次大赛高职组总裁判长康廷国解释说。

  但在炮制项目中,问题依然不少。首先要面对的便是炮制标准问题。“中药的一大特点就是各地流派、用药习惯不尽相同,各有特色,各省都有自己的炮制工艺和标准。”顾强介绍,因此,各地中高职院校所用炮制课教材、教学内容也都因地制宜、各不相同。

  为解决这一问题,今年5月,大赛主办方将中药炮制作为国家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集中各地中高职院校教师进行培训。“这批80多名老师回去后,按照培训标准进行教学,并以该标准作为大赛标准进行备战。”顾强说。

  然而,围绕中药炮制标准依然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中药饮片炮制技术中有很多主观标准需要进一步明确。比如‘炒焦’是什么火候,什么程度等。我这次就是专门来考察这方面标准的。”一位来自宁夏、以观摩员身份出席的中药专家表示。

  不少专家、校长还担忧,中药传统炮制技术面临失传危险。“中药炮制技术是我国独有的,如果失传,不但教育者痛心,患者损失更大。”顾强说。

  人才培养需告别“枣核”结构

  “问题很多,但面对问题、合理引导并解决这些问题,正是举办中药传统技能大赛的意义所在。”康廷国结合三届比赛的情况介绍,最初,很多学校都是抱着重在参与的态度来参赛,不少选手中药饮片品种认不全,炮制操作不规范,慌乱成一团。在比赛的刺激下,各校开始加强教学、投入,奋力赶超,表现一届比一届好。“今年参赛者水平普遍很高,操作规范、有条不紊。有的选手中药性状鉴别速度极快,有的蒙着眼睛都能闻出品种、真假。”康廷国表示,这样的水平,就是本科生、研究生也很难达到。

  “许多人对职业院校有误解,认为来了这里就是差生,毕业找工作难、收入低。实际情况恰恰相反。”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炳烛介绍,该校毕业生一直供不应求,学生毕业3年后月平均收入能达到5000元左右,就业情况优于绝大多数二本、三本院校。“目前的高等教育结构是中间粗、两头细的‘枣核型’,而社会的需求却是与之相反的‘空竹型’。转变观念,加大实践能力强的一线技术人才和高端科研临床人才培养,应该成为未来调整的方向。”

  “即使是高端中药人才培养,我们需要的也不是纯粹的实验室‘专家’,中药传统技能学习依然不能放松。这不仅是感情问题、文化传承问题,更是现实需要。”有专家指出,近年来国家中药资源普查试点中,不少中药专业出身的普查人员一到田间地头就傻眼,认不出野生中药来。“中药的高端研究,不能脱离传统技能。”

  本报记者 崔 芳

编辑:赵彦

关键词:中药传统技能大赛 中医药行业人才培养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