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书画学院书画学院

唐代科举制度与唐诗

2015年07月27日 08:53 | 作者:袁行霈 | 来源: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C20150727007-zx12

 

  唐代科举制度与唐诗的关系,是近年来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程千帆《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傅璇琮《唐代科举与文学》、陈飞《唐代试策考述》、孟二冬《登科记考补正》等,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简而言之,学术界关注的重点有两个,一是唐代科举考试制度本身,另一个是唐代诗赋取士和唐诗繁荣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方面虽然不可避免地都会涉及应试诗作本身,但对应试诗本身的研究毕竟显得简略。

 

  徐晓峰博士在北大跟随孟二冬教授攻读硕士学位时,就已开始关注应试诗的研究,在跟随我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继续就这一课题搜集了大量的资料,细加排比、考证,从各个侧面,多角度地研究了有关的每一个细节,从而将这项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其思考之缜密,论断之精确,每令我赞叹。2010年他遂以《唐代应试诗研究》一文获得博士学位。经过5年的增补修改,终于完成了这部别开生面的大著。

 

  徐晓峰博士博闻强记,心细如发,善于发现别人忽略的资料,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观点。此书篇幅长达30余万字,全都是实实在在的资料,以及对这些资料的阐释考证,没有泛泛的空论,是我所看到的研究应试诗最全面、细致、深入的一部著作。其中关于进士科“以诗取士”的确立与调整的考察,关于杂文试的论述,关于八科举的论述,关于州府取解的考证,关于唐代应试诗的文本分析,关于应试诗用齐梁体格的论述,关于唐代应试诗的体制特征的说明,均能发前人之所未发,显示了作者的学术功力。关于玄宗朝进士科试制的调整与“杂文试”渐以“诗赋”为主的论断,对于说明盛唐诗歌高潮的形成是有力的佐证。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作者将唐代的“应试诗”视为一种特殊文学创作,研究其特殊的体制形式、创作模式和内容风格,并将其置于前代及唐代诗歌创作的背景下,考察它与日常诗歌创作的互动,这就为唐诗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途径。

 

C20150727006-zx12

 

  徐博士的为人也多有值得称赞之处,他深沉醇厚,才情内敛,刻苦勤勉,孜孜不倦,平时沉默寡言,不见有丝毫浮夸、浮躁、浮华。而在讨论课上他却侃侃而谈,条分缕析,细致入微,令人折服。这部大著便体现了他的性格特征,可以说是老实人做的老实学问,而老实不正是学者必备的品质吗?我尤其想强调,他不仅善于资料考证,也不乏艺术感悟,这两方面结合在一起,遂使他具备了取得卓越成就的条件,正可谓前途未可限量也。

 

  应徐博士之嘱,草此小文,权充序言,并纪念我们之间的一段情谊。

 

  (作者袁行霈为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馆馆长;本文系作者为《唐代科举与应试诗研究》所作序言)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唐代科举制度 唐诗 袁行霈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