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少女遭父亲猥亵 母亲知情反问女儿:你爸被关我怎么办

2015年08月06日 10:23 | 来源:广州日报
分享到: 

  生意难做,无人看店

  从铺面再往里面走有一个5平方米的小房,一旦小铺拉下铁闸,便变成了一个小黑屋。在小房里面,两张双层铁床拼成一个L字形,上铺堆放着几个行李箱。屋里最值钱的便是床脚的一台小电视。在电视旁边,是刘女士家的洗手间,也是他们的厨房。“煮饭、洗澡、上厕所都在这里面。”

  这个卖菜小铺,连旁边的小卖部,加上水电费要2000元,主要靠丈夫帮人运货赚的钱来维持。“生意不好做啊,现在阿梅走了,生意也做不了。”

  为补家用,孕妇搬米

  平日,为了帮补家用,身怀六甲的刘女士也会帮人送米、去煤气站运煤气。昨日,在看完女儿回到萧岗后,刘女士又骑上了三轮车,将100斤的大米搬到三轮车上,给别人的工厂送过去,刘女士半路还停了下来,在路边呕吐起来。由于长期的体力劳动,年仅35岁的刘女士显得特别沧桑。

  幼女调皮,难以管教

  刘女士带在身边的小兰也不是特别省心,在往返吃午饭的路上,小兰就跑走了几次。事实上,年仅6岁的小兰十分聪明,还在上幼儿园的她,通过看书已经学会了100以内的加减法,不少汉字也能念出来。或许是知道姐姐要离开,小兰赌气不肯吃饭,在路上哭闹起来,妈妈不断地哄,她才乖乖地回到妈妈身边。小梅临走前,抱着小兰的头说:“姐姐答应你,以后一定会回去看你。”

  即将临盆,无人看顾

  “现在这个也不知道能不能生下来,生下来了也养不了啊。”刘女士说,今年9月之后会把小兰送回老家上小学,让丈夫的弟弟帮忙照顾。

  如何才能见到丈夫,成为刘女士的心病。记者从公益律师郑子殷处了解到,在刑拘期间家属无法会见嫌疑人,只有律师可以会见,而且刘女士跟易红桥一直都没有领结婚证。

  破局之困

  小梅 争取首道人身安全保护裁定

  “我们应该从小梅开始,探讨出一套完整的未成年人保护救助体系。”广州市未成年人保护专家、广州海珠区启创社会工作发展协会负责人廖焕标表示。目前,发现未成年人遭受家暴、性侵等事件后,即时解救的联动机制已经逐步形成,而后续的工作却有待完善。他建议,广州可学习欧、美的先进做法,为小梅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裁定后,有效保护小梅不再受其父侵扰。鉴于小梅已辍学,而且有较强的就业意愿,廖焕标建议,在获得人身安全保护裁定,由社会组织介入,在文化补习、职业培训、心理调适等多个方面对小梅进行帮助。他分析:“小梅现在16岁多,是一个临界成年人。遭受爸爸猥亵数年,身心受创伤。而且,她已辍学,又没有一技之长,求生能力弱,自我保护能力弱,如果真的帮她自立,必须开展一系列的帮扶工作。”

  参与了解救小梅行动的公益律师郑子殷也表示,通过法律渠道,为小梅申请人身安全保护裁定及提起撤销监护人资格诉讼,避免其父再对其侵扰,是一个较为妥善的解救保护办法。他分析:“一方面,人身安全保护裁定是限制其父,不让其接近小梅,避免侵害事件再次发生;另一方面,撤销监护人资格是保护小梅,为她指定一个可靠的监护人,给她一个安全、稳定的生存庇护空间。”郑子殷指出,现行的法律法规,已经为申请人身安全保护裁定和撤销监护人资格诉讼提供了相关帮助和依据。

  目前,广州还未为保护未成年人申请过人身安全保护裁定或撤销监护人资格诉讼的案例,而我国其他地区已有类似实践,值得借鉴。

  刘女士 身为外来人口存在救助难

  相对于小梅,刘女士的困境更难化解。首先,刘女士虽然与易红桥共同生活多年,一起养育两个子女,但是并未与易红桥登记结婚,连为易红桥聘请律师的资格都不具备。其次,她多年依赖易红桥生活,谋生能力弱,而且,目前怀有身孕,还要照顾另一个年幼的女儿小兰,暂时不具备自立谋生的条件。最后,她是外来人口,难以享受到广州本地的福利和救助。

  按照过往的救助安置政策,刘女士要送返原籍地,再由原籍地按照当地的救助安置政策进行救助。

  为此,广州的社工机构、社会组织已经在积极探寻办法。昨日,广州市白云恒福社会工作服务社白云康乃馨妇女深入服务项目的督导主任张碧洁与刘女士见面,与她倾谈,了解她的需求并尽力纾解她的心结。据悉,广州市、白云区的相关救助力量正在介入。

  记者观察

  深思 女孩遇兽父该怎么办?

  女孩遇到兽父或者家暴应该怎么办呢?

  广州警方资深人士表示,女孩子首先要学会保护自己,对这样的行为要明确说“不行”,一有这样的苗头就要表示愤怒、指责,或者可将类似不轨的念头扼杀。如果真有轻微的猥亵倾向或行为,可先与母亲及其他长辈等沟通,通过家庭沟通协调模式,看看能否杜绝以后不再发生;一旦真有明显的猥亵行为,女孩可选择第一时间报110,警察接警后肯定会到场处理。如果调查后,确认有这样的行为,警察一定会作出处置。女孩如果真不幸已受到了伤害,注意保留相关衣物等证据,提供给警察取证。

  记者手记:少女被解救之后

  女孩小梅遭父亲猥亵多年的事件,一见诸报道,就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而令人们更为揪心的是,小梅和她的妈妈、妹妹,她们的生活如何继续?她们的未来将是怎样的?

  本报勇担社会道义,曾多次通过报道解救遭受家暴、性侵、虐待的未成年人。在报道跟进事件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随着近年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视,解救工作有很大的突破,以这次为例,在街坊报警后,警方立即介入,易红桥被刑拘。在24小时内,民政、工青妇及社会力量即时响应联动,让小梅得到了安全庇护。对于小梅母亲刘女士和妹妹小兰,又展开及时的探望、帮扶。

  事情看似一路向好,但实质已经进入瓶颈,各方面都面临着下一步怎么办的难题。

  我们总是面临一种困境,受害人被解救之时,牵动市民心肠,人人关注,他们得到密集的关爱,而时过境迁之后,并没有一条妥善的解救之路。

  在国外,如韩国首尔,有专门的边缘、失足少女庇护机构和项目,少女被解救之后,安排入住社区的安置宿舍,提供职业培训和文化补习机会,最后还有推荐就业。

  而在国内,将受害人救出后,何处安置,怎样帮扶,最后令其走上阳光人生路,都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机制,可谓是“上游”已筑好,“下游”正待建,期望从小梅这里,有一个好的开始。

编辑:王沥慷

关键词:少女遭父亲猥亵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