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史记·资政>战争硝烟战争硝烟

一件珍贵的抗战文物

2015年08月27日 14:56 | 作者:张燕妮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1938年8月毛泽东寄赠张申府的《论持久战》。

1938年8月毛泽东寄赠张申府的《论持久战》。

 

  九一八事变后,我的父亲张申府和北平部分著名文化界人士先后组织北平文化界救国联合会、北平各界救国联合会、华北各界救国联合会(包括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绥远、察哈尔七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父亲因参加领导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入狱,经中共党组织和冯玉祥先生营救才获释放。父亲出狱后却被清华大学一纸解聘,之后便专事抗日救亡运动。父亲的住处———学院胡同甲2号成了北平文化界人士活动聚会的一个地方,彭真、杨秀峰、徐冰等中共负责北方工作的同志也曾来此商量抗日救亡工作。

  1937年,日本侵略者在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后,继而组织重兵进攻北平,北平沦陷后,父亲因无法再公开活动,遂于8月10日离开北平,经天津、济南到了南京。上海失守、南京危急后又搭乘冯玉祥先生的专车转到武汉。

  武汉是我国的心脏腹地,又是东西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937年11月国民政府宣布迁都重庆后,大部分政府机关及军事统帅部仍在武汉,武汉一时成为全国政治、经济、军事的中心。

  1938年3月,国民党在汉口召开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抗战建国纲领》,同时还通过了《组织国民参政会案》。国民参政会是抗战期间国民政府成立的,由国民党、共产党、中间党派及其他知名人士组成的最高咨询机关,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产物。毛泽东、陈绍禹、秦邦宪、林祖涵、吴玉章、董必武、邓颖超等七位中共人士接受了国民政府的聘请,担任国民参政员。父亲和救国会的沈钧儒、邹韬奋、陶行知、王造时、史良等六人也受聘为参政员。国民参政会的成立,受到各抗日党派及社会各界的欢迎。7月6日,国民参政会一届一次大会在汉口召开。救国会利用国民参政会的讲坛,发表政见、反映民意,开展争取民主、反对独裁、推进抗战的合法斗争。

  在此之前,国民政府在武汉成立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陈诚为政治部部长,周恩来任副部长,组成人员除国民党各派系人物外,还有共产党以及在共产党领导下的部分进步人士,呈现出团结合作抗战的生气勃勃的景象。政治部下设一、二、三厅、总务厅、秘书处和设计委员会等部门。父亲任设计委员并主编《战时文化》。在5月创刊的《战时文化》“创刊词”中,父亲不仅详述了办刊宗旨和内容,也表达了对时局的看法:

  我们的抗战是已十个月了。这实在还是一个很短的日子。我们相信,民族生命是长久的。……同时,我们更相信,我们的抗战也是长期的。最近有人说是新百年战争。就令那不必会是事实,但是我们却不可不有此决心。有了这个决心与准备,不但一城一池的守失,不足忧虑;就是整个战争的一时失利,也并不是可以颓丧的事。因为这样,所以我们要一方贯彻抗战,一方努力复兴、准备建国。

  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在大举进攻华北的同时,又把战火蔓延到华东地区。全国抗战已历10月,能否尽快结束战争?国家民族命运如何?成为人们十分关注和焦虑的问题。父亲认为要树立长期抗战的决心,同时坚信“不但可以贯彻抗战,打退强敌,必定还可以产生出一个新的国家来”。

  1938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发表《论持久战》,总结了全国抗战的经验,批驳了“亡国论”、“速胜论”等错误观点,阐述了中国实行持久战以夺取对日胜利的战略,指明了抗战的前途和正确的路线。《论持久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的纲领性文献。

  就在《论持久战》发表前后,陈伯达到达延安见到了毛泽东。

  毛泽东知道父亲在北平曾与陈伯达一起搞过“新启蒙运动”,于是特意向陈伯达询问父亲的情况。当得知父亲居住在汉口后,毛泽东很快便把刚刚出版而尚未裁剪的《论持久战》一书寄给了父亲,书中还附一函:

  申甫先生:

  英勇抗战已历周年,全国军民咸为争取最后胜利而奋战不懈,民族解放之前途实系于兹,唯如何取得胜利,各方持论未尽从同。窃谓当务之急首在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而确定持久战方针,要为达到胜利之唯一途径。泽东不敏,曾于五、六月之交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有所讲述,撮其论旨著为《论持久战》一册,自知管窥蠡测,无当于大雅之林,然献曝微忱,亦曰聊尽匹夫之责。素仰台端关怀战局,领导群伦,辄忘谫陋,率将鄙著奉陈左右。倘承审阅并赐指示,曷胜感幸!专肃,并致民族解放之敬礼!

  毛泽东八月一日于延安

  (原信无标点,标点为作者所加)

  毛泽东寄赠的《论持久战》为32开本。封面白纸黑字,书名“论持久战”四字为毛泽东亲自题写,副标题为印刷体。封面左上角标明此书为“抗日战争研究会编,抗日战争丛书2”,封面下侧印有出版单位和出版日期。据记载,《论持久战》一文最早发表在1938年7月1日《解放》杂志上。新中国成立前此书出版了100多个版本。

  父亲收到毛泽东的赠书和信函非常高兴,即托人转致谢忱,并希望有机会到访延安。1938年9月,一些军政团体推父亲作为代表前往洛阳前线慰问部队将士。劳军之后父亲转到西安,准备乘飞机去陕北,便同驻西安的共产党代表联系,后来不料因雾大飞机不能飞行,赴陕北的愿望未能实现。之后父亲又一次计划去延安,给延安发电报后,延安方面回电表示欢迎。可是却遭到国民党的刁难阻挠,最终也未能成行。

  几次赴延安未果,父亲再次见到毛泽东已经是1945年了。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毛泽东论持久战的论断也得到了历史的证明。毛泽东送给父亲的那本《论持久战》,虽几经战乱和迁徙,父亲一直视为至宝珍藏,成为抗日战争的珍贵纪念。

  (作者系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办公室巡视员)

 

 

编辑:曾珂

关键词:抗战文物 毛泽东寄赠张申府的《论持久战》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