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变味的职称评审理应取消

2015年09月07日 16:57 | 作者:胡小达 朱海滔 | 来源:法制日报
分享到: 

  国家评定职称的本意是鼓励专业人才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努力学习、不断进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现行职称评审制度的许多不科学、不合理、不公平之处也显露出来

  新华社9月5日发布题为《职称英语“阑尾”该切掉了》的文章,文章指出,职称英语根本无法提升考试者的应用能力,与大多数岗位的实际工作要求也关系不大,是典型的“阑尾”,更为荒诞的是,这个“阑尾”已经得了严重的炎症,阻碍各类人才脱颖而出。文章表示,相关部门应该顺应民意和简政放权改革方向,下决心破除既得利益干扰,尽快切掉职称英语这个发炎的“阑尾”。

  国家评定职称的本意是鼓励专业人才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努力学习、不断进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现行职称评审制度的许多不科学、不合理、不公平之处也显露出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4.6%的人赞成取消职称评审。调查中,76.5%的人意识到目前职称的最大问题是,职称评审制度不能反映人的实际能力;74.2%的人指出,职称评审造成寻租、作假、腐败现象严重;65.7%的人表示,名额分配中潜规则重重,拉关系等现象层出不穷。

  变味的职称评审容易沦为各类腐败的温床。教育行政部门和人事部门执掌着评定职称的大权,为攫取部门利益,给职称评定设置了道道门槛,需要发表论文、考职称外语、考职称计算机……等等,而这些都要缴纳数额不等的费用。于是,某些主管部门把职称评审当成捞钱的“聚宝盆”。而且由于职称是人为进行评审,某些人在这一过程中以权谋私,导致了职称评定中的权力寻租和学术腐败等等。

  变味的职称评审助长了弄虚作假的风气。评审需要论文和各种奖项,一些专业期刊趁机狮子大开口,公开索要发表论文的版面费。一些专业学会、教研组织也借机大搞各种评奖活动,把评奖当成公开捞钱的手段。而另有一些学历不够或没有能力撰写论文的人,则利用弄虚作假的手段,搞假学历,假文凭,请人代写或剽窃论文等。

  变味的职称评审可能导致新的社会不公现象。由于受指标、任职资历、任职年限等限制,造成有些水平高却在低级别单位工作的人,终身只能拿低级别的职称;还有一些具有实力的青年人员也因受资历的影响难晋升高职称。而一些才干平平在高级别单位的人,却能轻松的拿到高职称享受高待遇,很多被评上某某职称的人其实际能力并不及没有被评上职称的人,甚至有些靠投机取巧的人得到了职称,也能享受相应的待遇。这种不公平的现象,无疑会挫伤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职称是经专家评审、反映一个人专业技术水平并作为聘任专业技术职务依据的一种资格,但是由于许多地方和单位把职称和工资、住房等待遇挂勾,人为地赋予了职称更多的内涵。变味的职称评审也使得为了谋取个人私利,不少人千方百计争挤职称这座桥,职称考试已成为国内最大规模的三大考试之首。为了评职称专业技术人员花费了大量精力,好多人就放下本职工作,一门心思去干对职称评比有利的事情。调查中63.3%的人表示,人们为职称耗尽心力,“职称,已成中国之‘累’”。

  一个人的专业能力应当是能否评上职称的最根本要求。如何让职称评审不变味,笔者以为,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取消国家统一的评聘职称制度。根据需要设定规范的岗位等级和技术职务制度,建立以岗位定薪、薪酬与业绩挂钩等更为科学、公平、合理的市场型薪酬体系。二是改革现行的职称评选制度。首先职称评审不要和岗位、待遇等挂钩。职称象征着一定的身份和能力,不代表岗位。是否聘用,则应根据岗位需要,也就是要严格执行评聘分开。其次,专业技术职称改由各单位根据各自需要,自主评聘,把“全国粮票”改为“地方粮票”,这样的职称也更实用和实际些,也才更有利于促进各类人才脱颖而出,让广大劳动者更好地施展创业创新才能。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职称评审 取消 变味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