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秀·风采秀·风采

做一个有格局的人

——记前正集团董事长吴长海

2015年11月27日 08:56 | 作者:刘艳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在企业还有能力转型时做调整,主动权就会掌握在自己手里。


■■企业管理者就是要做框架的,定好战略大方向,其他的诸如研发、销售、培训等等都可以找专业的人来做,换言之,老板的第一项工作是把标准定好,第二步是找到执行标准的人,第三步是针对市场变化和执行人有效沟通修订标准。


吴长海

吴长海


11月1日,人民大会堂。首届中国教育扶贫论坛暨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高原圣肽格桑花慈善公募基金启动仪式正在进行。


11月16日,青海西宁。青海省教育扶贫高原圣肽格桑花中小学校长培训班开班。


发起设立高原圣肽格桑花公益扶贫项目的是一家民营企业——前正集团。集团董事长吴长海告诉记者,“企业的发展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我们也应该反哺社会,做公益慈善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为了能更好地支持公益慈善事业,公司申请在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发起设立格桑花慈善专项基金。该基金将专款专用,规范运作。另外,公司还将和基金会一起探讨建立‘雪中送炭,薪火相传’的公益投入机制,通过公益资本的持续投入,为教育扶贫事业提供资金支持,营造人人支持教育扶贫的良好社会氛围。”


正如国务院扶贫办原党组成员、中国教育扶贫中心主任司树杰所言,“教育扶贫是扶贫开发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拔穷根的关键举措。格桑花慈善基金就是针对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和贫困家庭子女就学提供培训、助学金等资助,可以说是教育扶贫中的精准扶贫。”


的确,在西部地区扶贫,除了产业扶贫外,教育扶贫则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高原圣肽格桑花慈善基金就如沙漠中的一泓清泉,冬天里的一抹暖阳。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个方面,发起格桑花公益扶贫的前正集团是做什么的?这个基金有没有可持续性?


居安思危——镁粉大王要转型


事情还是要从吴长海这个人说起。吴长海的经历富有传奇色彩。


刑警8年的经历在吴长海的叙述中几乎是一带而过,只是说,“刑警的经历使我的逻辑思维非常缜密,这为管理企业不拍脑袋做事打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吴长海辞去刑警工作到北京是在1999年,“我辞职后就来北京到我父亲的镁粉研究所做助理,公司的核心业务是把镁加工成镁粉,镁粉的主要用途是做炼钢的脱锍剂用。”


当时在全国有380多家这样的企业,产品链都很短,要想取胜,只能从改变加工工艺入手。吴长海告诉记者,“我的父亲吴庆林是个很执着的人,毕业于西北大学有色金属加工专业,对所从事的行业是轻车熟路,深知产品的问题出在哪里,也知道从哪个方向上去研发。”


经过几年的努力,吴庆林在镁粉、镁铝合金粉、镍粉等有色金属及橡胶粉深加工和高效阻燃剂方面的专项研究,研制发明出“全自动高速涡流镁粉机”。其生产的精细度高达325目的球形镁粉,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被广泛用于军工、航天、冶金、制药、化工等高科技领域,被国内外同行赞誉为“镁粉大王”。


因此,吴庆林被喻为专家型的企业家,吴长海成为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镁粉大王、专业委员会委员,这些荣誉伴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吴氏父子的企业在行业内可谓是风生水起。


一时间,吴氏父子整合了整个行业———即产业联盟。国内不仅不再进口镁粉,还走出了出口创汇这条路。


时间一如白驹过隙。从1999年到2006年,吴长海已从一个行业转到了另一个行业。


很多人都问过吴长海这个问题,为什么会转行?


其实吴长海在2001年就开始考虑转行找项目了。镁粉是一个产业链很短的行业,即使企业有核心竞争力,利润率也不大,尤其是受上游市场波动影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并不掌握在自己手里。俗话说,没有远虑必有近忧,在企业还有能力转型时做调整,主动权就会掌握在自己手里。


为此,吴长海和中国专利开发总公司合作了近3年,每年36万元的项目推介费用,用了100多万元找项目。


“虽然这100多万元并没让我找到合适的项目,却真正锻炼了自己的管理才能,我们公司是一个技术型的公司,我形容一个好的技术,其实就是一个圆,商业模式也应该是一个圆,要在一个闭路里循环,半径要一致,不能有太大的短板,我就是要补我所有的短板。”


此时的吴长海早已不是初到研究所做父亲助理的那个吴长海,而是在父亲吴庆林的身后默默地挑起了企业发展的大梁,并思考如何进一步做一个产业链更长、发展前景更大的公司的企业家吴长海。


“我把那一段时间的工作总结为‘用资金找项目,用项目找资金’。”吴长海对此可以说是津津乐道。“我现在还留着呢,存了两大卷柜。我的基本工作方法是,晚上下班了我就约人来,你是有项目的,你就说你的项目好在哪,你要求我怎么做;我出项目,我就会和来人谈,你怎么看这个项目,交给你管理,你能达到一个什么目标。”


我思故我在。吴长海不仅学到了术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悟到了道的真谛。他就是用这种方法找了无数的老师,吸取了无尽的营养,最后化为己用。


机会永远给有准备的人——做肽行业的拓荒者


磨刀不误砍柴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吴长海一直在找的那个好项目就在一个朋友的一句话。做肽呀,现代生物技术是有发展前途的。


肽是什么?那时的吴长海没有听说过,就是现在拉出一个人来问,也没有多少人能把肽说清楚。


“自从那个朋友和我说做肽,我就一直在想肽到底是什么,正好在上海有一个有关肽的国际会议,两天的会,英文讲解,都是老外在说,最后一天在茶歇的时候我终于听到了一个说中国话的人,他是山东人,在德国读的博士,我就请他喝茶,一定请他用通俗易懂的方法告诉我肽到底是什么。我终于获得了答案,博士给我画了个简图,即蛋白质-氨基酸-多肽-小分子肽,过程是通过酶解,使其成为小分子结构,易于人体吸收。”


机会永远都是给予有准备的人。肽这个有些神奇的名字已在吴长海的脑海绘就了无数幅既清晰又模糊的蓝图。清晰的是,这个产业符合企业的发展定位;陌生的是,这是一个全新的产业,吴长海将会是一个拓荒者。


其实这个行业也没有想象的那么神秘,只是隔行如隔山。这个领域就如金字塔一样,在塔基就是蛋白质,第二层是氨基酸,第三层是多肽,第四层就是金字塔尖的小分子肽。而在2000年左右,最先进入国人视线的就是在塔基做蛋白粉的企业,做氨基酸的企业也不多,到多肽这一层级就很少了,小分子肽则更是只闻其名不见其形。


究其原因,每一个技术层面的提升都是一个质的飞跃,对于企业来讲要做好长时间研发的准备,做短线的企业或企业实力不够强的企业不仅坚持不下来,还有可能被一次次的研发拖垮。


吴长海和他的父亲经过审慎研究,决定向肽产业迈进。父亲吴庆林再次做起了研发,儿子吴长海继续经营镁粉企业源源不断地给新产业输入研发资金。


2006年3月,太爱肽公司成立。吴庆林带领的研发团队,成功破解小分子肽酶解技术和小分子肽萃取技术难题,开发出低含盐量的多肽生产方法及设备,并申报4项国家专利。


付出终有收获。太爱肽公司经过几年的努力一跃而成行业翘楚,被业界喻为公司转型成功的典范,一时间各种荣誉接踵而至,产品销售也很快打开市场。


但在不久的经营中,太爱肽就遇到了一个自己无法超越的问题,那就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我父亲主要负责产品的研发,我负责销售运营,可是父亲管的有时越界,这个大家都能理解,父亲在一个家庭中往往就是权威的代名词,但我们做的是一个企业,有时对待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上往往有偏差,以至错过了一些发展的机遇。”吴长海在回忆促使他离开公司的原因时,心情明显有些沉重。


“我离开公司最大的原因就是我们的经营理念不同,我把我在公司的法人代表身份更名给我父亲,做好了和这个公司的所有了断,可以说我走的是义无反顾。”


专业、合作、平台建设——方略成格局显


吴长海离开了和父亲共同创办3年的太爱肽公司,“我走时是2009年,做什么还没有想好,当时就是想离开。”


离开公司的吴长海先是去了广西,在广西的大山里用10天时间不断反思,以期理清今后的路到底要怎样走;随后回京,想看看别人是如何运作公司的,投出了100多份简历,却没有一家企业和他联系,因为他的简历上写明自己的创业经历,试想哪家企业敢用这样的人;没办法开了家饭店,一年后,主动把饭店关掉,进入了在当时最热门的物联网行业。


“我在这个行业也只一年多一点,众所周知,互联网、物联网都是新兴产业,但也都是烧钱的行业,想做大是要有强大的资金做支持,那时也和一些‘天使’有过接触,但都没谈成。”物联网对于吴长海不仅是又多了一重人生的经历,让他受益最大的则是对大数据的深入理解。


2012年,青海。这个年份和这个地方是吴长海人生经历最为重大的转折。


在青海的蓝天白云下,吴长海第一次看到了牦牛,看到了牦牛作为资源的优势。“在这个世界上,人们可以复制任何东西,却有一样无法复制,那就是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与资源环境。如果想复制出青藏高原上一模一样的特色物种,除非他可以完整的复制一个地球。”


“我又想到了肽,我曾经全身心投入过的、心心念念的肽,我原来就是在黄牛的牛骨中提取胶原肽的,牦牛和黄牛比不是更有效果、更有营养价值,而且是无污染的!”此时的吴长海犹如在沙漠中看到了绿洲,再次做老本行的意愿非常明确。


离暗出明。广西大山里没有想明白的事情却在一次偶然的青海之行中得以圆满。


做肽。做什么样的肽?“一步到位,德国博士画的简图就是我的方向。”但摆在吴长海面前的除了注册公司等一些事宜以外,最关键是要解决是自己来研发还是与他人合作?


在肽领域已有10年摸爬滚打经验的吴长海深知,“老板就是要做框架的,定好战略大方向,其他的诸如研发、销售、培训等等都可以找专业的人来做,换言之,老板的第一项工作是把标准定好,第二步是找到执行标准的人,第三步是针对市场变化和执行人有效沟通修订标准。”可见,再次回到肽领域的吴长海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已有着非常清晰的理念。


吴长海随即在青海注册了青海高原圣肽生物有限公司,此项目为青海省政府重点招商扶持的50个项目之一。项目落地后,又与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合作,公司已取得了研究所拥有的“一种白刺高活性成分产品及其在抗氧化作用中的应用”、“一种抗氧化白刺浓缩果汁的加工方法”、“组合酶制备食用明胶的方法”、“从红景天药材中提取红景天苷、多糖和鞣质类物质的方法”、“利用牦牛骨制备胶原蛋白肽的生产线”、“一种牦牛骨胶原蛋白肽的制备方法”等几十项发明专利的使用权。


微笑曲线的一端已经获得,另一端则是销售,再好的产品是要用到用户身上。


长于营销的吴长海深知皇帝的女儿也愁嫁,如果用广告营销,行业内的标准是打出一个品牌至少要2个亿,但2个亿的广告投入是不敢保证消费者买你的产品。“我们要做全国首家体验式营销,把产品放在加盟店让用户体验。”


“我们这么好的产品,试用7天就会有效果,为什么不让消费者用上7天,好与坏不用我们来说,让消费者自己说了算。”吴长海用的是最质朴实在的办法却得到了消费者的肯定,口碑相传是最好的营销,产品销量以几何级数增长。


就这么简单啊!别的企业也可以模仿呀!其实不然,简单的背后是有一个强大的后台在支撑,这就是上千家直营店以及上万个客户的需求信息,这个大数据支撑系统是吴长海营销的一大创新。


蓝图画定,格局初显。


如果用一年一个新台阶来形容公司的发展,我们可以从吴长海注册的公司说起。2012年9月,吴长海在注册了青海高原圣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此基础上,又先后注册了北京高原圣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百草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前正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前正股份有限公司,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尤其是随着在中国工商总局注册的前正集团注册成功,集团化的运作模式即已形成,即以生物肽为主的大健康产业为核心,带动养生养老、乡村旅游、生物环保、教育扶贫共五个相互关联的板块强势协同发展。


现在,想做事、有格局的吴长海早已成为业界的翘楚,他目前最大的心愿是如何把污染环境的秸秆用小分子肽的方式进行科技创新使其变成饲料,成为动物的保健品,“这不仅是变废为宝,更是利国利民的大事!”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吴长海 格局 居安思危 机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