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宁烂毋缺”的招生规则催生了复试被改分

2015年12月23日 15:01 | 来源:光明昂
分享到: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方流芳在微博里称,该校中欧法学院2014年研究生招生复试中,两名考生复试总分未超过60分,按学校规定不可录取,但经私下更改复试笔试考分而被录。记者从法大内部人员提供的研究生入学考试答题纸上看到,两名考生的复试笔试答题纸进行过修改,在每道题分数未变的情况下,总分均被阅卷老师拔高了15分。(12月20日《北京青年报》)

众所周知,研究生招生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其过程关涉的每一个细节,不但有着明确的规定,甚至还有着完备的预案。如果各个环节的负责人都能够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的话,或许也不至于出现考生复试成绩被私自改分的情况。虽然就目前的情况看,欧法学院院长让阅卷老师改分尚不存在着金钱上的交易,但院长动辄利用权力指使来破坏研究生招生规则的举动,则同样值得警惕。

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是,既然没有利益输送上的寻租,院长为何甘愿冒着被舆论批判和被规则审视的风险为两名学生“请愿”呢?是两名学生太过优秀,院长害怕错失良才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如果这两个学生真的优秀的话,100分的题也不至于只得三十多分。合理的解释应该是招生生源上的压力所致。资料显示,该院当年的研究生招生计划是110人,除去接收的20名推免生外,还有90个生源上的空缺,而当年进入学院复试的考生却只有86人。这也就是说,即便86名参加复试的学生全部通过终审的话,该院也仍旧有4个学生的生源空缺。

或许在一些人看来,生源不足对大学招生来说本就再正常不过,但熟悉大学招生规则的或许都知道,这样的不足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关乎着学院的隐形利益。一般而言,如果某学院今年没有完成其制定的招生计划,那么相应的,学校便会在来年削减它的招生名额。这样一来,学院的办学经费、相应的导师津贴、各项科研补助都可能少去一大截,甚至还可能因为生源的锐减而造成硕士点的取缔。这样的利益牵连,或许才是院长动用自我权力为学生改分的原始动力。

这其实也是当下研究生招生存在的一大弊端。当所有高校都对研究生培养这块“蛋糕”垂涎欲滴,而每年上线的考生数量又有限时,许多学校便抛却了研究生培养的原始初衷,并遵循着“宁烂毋缺”的原则为自己“招兵买马”,这在表面上好像壮大了研究生培养的宏伟场面,但实质上却是对研究生培养的功利索取和无端亵渎。

就此事而言,重申并完善研究生招生的相关规则,以及对涉事院长及改分老师进行严肃处理或许只是问题解决的一个方面。要想真正规避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其最终的落脚点,或许还是要在厘清研究生教育初衷的前提下,对高校研究生的招生规则进行彻底的变革。比如通过制度上的变革斩断研究生数量与学院办学经费的关系,积极推进自主招生与全国统一招生相结合的方式来扩大考生的选择权,只有这些落到实处,负责教学的学院才不会因为招生数量的短缺而去破坏规则、僭越招考底线。否则,即便规则再缜密,囿于利益上的驱动和学院发展的整体考量,这种短视行为便不可能得到终止。(张 剑)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研究生复试改分事件 招生生源 “宁烂毋缺”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