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走近、注目真实的乡村

2016年02月18日 16:15 | 作者:朱婷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春节期间,一位上海女孩随江西农村男友回乡,被简陋的年夜饭所惊,竟然第二天就逃回上海。这则故事在微信等平台被广泛传播,引发了“凤凰男”、“矫情女”等话题的网络大讨论。

故事的真实性还有待考证,值得玩味的是故事暴露的社会心态。女孩有选择的权利,但其在言语间暴露的对农村的冷漠和隔膜,也不难看到现实中的城乡差距,看到城市青年自我中心的优越感和对乡村社会的刻板印象:乡村,充斥着不讲卫生、男尊女卑等种种陋习,却看不到乡村人情的淳朴和温暖。

在故事引发的讨论中,有大学教师由此反思当前的教育:一些80后、90后青年学子,间接经验发达而直接经验欠缺,对国情和社会缺乏感性认识。一位家在江西山区的大学辅导员表示,他接触的学子几乎都是90后,一些孩子从小生长在城市,对学习知识很感兴趣,自我期待比较高,但视野和认识相对片面。相比之下,经常参加社会实践的同学,考虑问题不会那么简单化。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跟他们生长的环境息息相关。

从小是家里备受呵护的宝贝,学习各种知识和才艺,但对社会的认识相对空白。一些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年轻人,本有能力更多帮助他人、奉献社会,却做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但对这些年轻人,我们能做的,只是指责他们吗?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何郁表示,许多城市年轻人希望更多认识城乡差异,只是找不到合适的途径,要多理解和帮助他们,不要轻易给青年扣上无知的帽子。

年轻人认识自身所处的时代社会,本是教育和人格修养的应有之义。古人就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说,孔子曾周游各国,陆游有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青年毛泽东在学生时代就曾与好友穿梭于三湘四水之间,体察民间疾苦,参加和领导革命后又多次深入调查研究,写出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著名报人范敬宜也曾说,离基层越近,离真理越近。年轻人不要只盯着眼皮底下0.5平方公里,应该放眼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眼下,也正有很多80、90后年轻人,走进乡村、记录乡村、思考乡村。无论近来人们关注的博士返乡笔记,还是身为教授的儿媳对乡下婆家社会生态的思考,其中都展现了对乡村真实现状的关注。在这些观察中,他们记录了乡村的进步,也记录了乡村的失落。而这种关注本身,正是推动沟通的力量。

新型城镇化不断推进,城乡都在发生剧烈变迁。成长环境不同的年轻人,在城乡之间流动,在流动中沟通,在沟通中找到爱情和友情,这是社会的多元和希望所在。身处其中的人,彼此多一分理解和包容,便释放着一份善意和正能量。

现实是,当都市成为青年一代的聚集地,在城市文化日益发挥主导影响的趋势下,无论是出生在城市还是农村的青年,都不可避免地离乡土社会越来越远。在各种现代话语、后现代话语中,乡村的声音越发微弱。而春节返乡,恰恰给所有人一个近距离体会、倾听、观察乡村的机会,让我们意识到,乡村不是田园牧歌,也绝非只有脏乱差的破败。只有走近它、发现它,才能清晰它的美好和痼疾,注目真实的乡村,关注一个完整的中国,才能凝聚更多力量去建设家园。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真实的乡村 一顿饭吓跑上海女孩 城乡之差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