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秀·风采秀·风采

杨澜:艺术是引领精神成长的路径

2016年03月01日 10:52 | 作者:张悦 | 来源:中国艺术报
分享到: 

作为为数不多的能坚持自我表达和独立思考的媒体人,杨澜的跨界写作,一向令人瞩目。从回顾电视节目《杨澜访谈录》 10年历程的《一问一世界》 ,到对自己另一档王牌节目《天下女人》做总结的《幸福要回答》 ,再到2016年新春推出的新书——散文集《世界很大,幸好有你》 ,这也是继1996年杨澜出版《凭海临风》一书之后20年来对家庭、婚姻、事业等诸多人生要素的最新理解。杨澜是个勤奋而高产的作者,她的书总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欢迎。2月24日,杨澜携新书在天津大剧院举办了一场独特的艺术讲座,与现场的观众和读者分享了她对艺术与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杨澜在讲座现场  段超摄

杨澜在讲座现场 段超摄


“幸福是可以养成的一种习惯”


“幸福不是一次行为,而是一种习惯,而习惯是可以养成的。一个人的幸福力的觉醒是从对自身的了解开始的,最终也是我们自己塑造了自己的幸福。 ”杨澜首先分享了她的“幸福观” ,这也是从她丰富而精彩的人生阅历总结出来的。“我采访过这个世界上很多业界领军人物和知名人士。有人问我‘你采访的女性当中谁是你的偶像? ’我说我的偶像不是国家元首,也不是获得诺贝尔奖的专业人士,我心中的女性偶像是我的外婆。 ”在杨澜看来,身边一些默默无闻的女性的人生故事恰恰给予她最大的人生激励,甚至成为她一生的动力和参照。


“我外婆17岁之前生活在浙江绍兴一个小镇里,那时候的女孩没有读书的权利,所以她很早做女红,每天做鞋帮助家里维持生计。17岁这一年,家里给她许了一门亲事,算是一大户人家,但是她不喜欢那个男孩,决定在一个夜晚逃婚。一个17岁、不认识字且从来没有出过镇的女孩,带着多大的勇气向更大的世界迈出自己的第一步?中间是东躲西藏,有时候坐船,有时候步行,一路风餐露宿。那时对一个女孩来说,唯一的出路就是进城打工。于是,她进了一家手帕厂打工,后来认识了我外公,自由恋爱,然后结婚有了家庭。她坚持女孩要读书,所以把我母亲送到了大学,也才会有了现在的我。 ”杨澜动情地叙述道,“今天的女人很难认识到那个时候的艰难,对于当年17岁的这位女孩,我充满了敬意,我觉得她的勇气、独立、追求自由是她自己都没有充分认识到的价值所在,我从她的人生经历中获得了幸福的力量。 ”


过去的2015年,一句“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风靡一时。但在杨澜看来,不管是思想、境界、环境的差异,还是方式、方法、技巧的优劣,自己心中能得出一个答案,给自己一个交代,这就足够了。 “我觉得,在未来的日子里,我更知道应该珍惜什么。用有限的生命创造美好的记忆,让它真正成为你生命里的财富,这就是我接下来的人生当中最应该花心思、花时间去做的一件事情。 ”杨澜说。


“艺术成为终身的朋友,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杨澜曾引领“天下女人”在幸福快乐的路上找寻自我。而在工作之余,杨澜同样看重艺术给生活带来的影响。她分享了自己去美国留学时的一个小故事。 “记得1994年的时候,我去美国留学,因为是学生,所以生活上比较拮据。有一次,路过纽约林肯中心看到大海报上是帕瓦罗蒂演出歌剧《托斯卡》 ,当时我身上钱不多,就花20美元买了站票,站在后台看了整场歌剧,听到非常感人的咏叹调的时候真的会泪流满面,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是直接的感动,带给你心灵的震撼。就像那句话‘在语言终结的地方音乐就开始了’ ,你会真心感受到语言不能够表达的时候,音乐能带给你共鸣,这种感受是非常珍贵的。 ”


不久前,杨澜有幸在埃及卢克索神庙主持2016中埃文化年的开幕演出,两国元首都观看了演出。 “卢克索神庙已经有3400年的历史了,当时有一个演出节目是《编钟礼乐》 ,你看到古老的文明及金石合鸣的时候,真的有一种感觉,就是神交已久,情有独钟。在那种氛围当中就会深深地受到感染,在埃及之后的几天,碰到当地人都说起‘你就是主持音乐会的那位主持人吧’ ,这也拉近了两国人民之间的感情” 。对此,杨澜强调:“艺术有时候能够达到政治、经济都不能够达到的人心之间的共鸣和碰撞。作为父母,我们常常会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喜欢上一门艺术,其实这并不是说成为画家或是音乐家,而是在和一门艺术的接触过程当中,感受到那种人类已经创造出来的美好、精彩的艺术作品,而且让自己小小的心灵不觉得孤单,觉得自己当下体会到的情趣,也有人如此美妙地表达过。艺术成为孩子终身的朋友,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

编辑:邢贺扬

1 2

关键词:杨澜 艺术 精神成长 杨澜访谈录 天下女人 幸福要回答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