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大宗商品仍在漫漫熊市

2016年03月10日 21:38 | 作者:刘霞 | 来源:光明网
分享到: 

历经两年寒冬后,大宗商品的“春天”似乎来临。近一段时间,国内外大宗商品价格纷纷触底反弹。但昨日早盘开盘,商品市场暴跌,焦煤、焦炭、动力煤、沪镍、沥青、沪锡、锰硅、硅铁等八品种触及跌停,螺纹、铁矿等纷纷重挫。

从宏观层面看,资金寻找投资洼地,以及违约风险偏好改善和对冲信用风险的配置需求,提升带动价格处于历史底部的一系列大宗商品价格整体上行。任何处于紧平衡甚或供给过剩、但供求关系边际改善的商品,都有可能成为货币的泄洪去处。大宗商品几乎是过去几年中唯一没有被泛滥的资金“光顾”过的主要市场。

从微观层面看,美国经济及就业数据乐观、中国房地产刺激导致需求预期改善等因素叠加催化,使得大宗商品短期出现一波较大的反弹行情。但是,全球流动性呈重新泛滥之势——日元进入负利率时代,欧洲持续释放宽松信号,中国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宽松政策,将为大宗商品继续上行提供充足的流动性来源。但这种基于预期的、由投机主导的反弹,必会出现反复。近期的多空交战导致的暴涨暴跌就是明证。

从整体上来看,大宗商品的结构性熊市基本面并未发生变化。全球经济并没有明显改善的迹象,需求低迷依旧,过剩的产能也没有完全消化。国内工业需求收缩的风险未完全释放,新出炉的PMI数值创下新低,就业市场形势严峻,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已降至2013年3月以来的最低,货币政策转向偏宽松也恰说明投资状况并未改善。

部分支撑大宗商品价格飙升的因素是暂时的,比如铁矿石价格反弹可能受到国内钢厂补库存和天气因素导致澳大利亚部分发货中断的影响,而中国钢铁需求并无实质性增长。比如原油的供给过剩仍然是个问题,无法支撑持续的价格飙升。比如国内1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创下2.51万亿天量后,2月银行信贷将会理性得多。

流动性泛滥支撑的反弹是否能成为反转,必须看终端需求的释放情况以及去产能的实质性破冰推进情况,关键还在于世界两驾马车——中国和美国的动向。美联储3月份加息与否,决定了资金回流新兴市场的趋势,大宗商品价格会因此受到拖累。而中国供给侧改革政策的落地速度、重磅基建强刺激效果、房地产去库存能否见效,这些因素导致的需求面能否持续改善,将成为大宗商品下一步价格走势的重点考量。

随着恐慌情绪减轻及供需基本面的好转,大宗商品价格将沿着成本曲线向真正由供需决定的均衡价格异动。不过,熊转牛的趋势性反转注定将是漫长艰巨的过程。(刘霞)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大宗商品 商品价格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