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高端访谈高端访谈

全国政协委员蔡国雄:我的成功源于别人眼中“没用”的东西

2016年03月16日 14:12 | 作者:陈亚聪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从一个听不懂、认不出、写不了汉语,经常挨打的“差生”,到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蔡国雄的经历可谓令人诧异。“翻看”他年轻时的经历,我们发现他的成功并非完全是偶然,而是源自他在不利环境中“别有用心”。

——编者


蔡国雄

蔡国雄


1969年1月的某天,寒风呼啸,蔡国雄和很多北京知识青年一样,踏上了开往陕西延川的列车。那刻的他,并不知道自己今后的人生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插队的地方在延川聂家坪大队,因为父母皆为台胞的家庭背景,蔡国雄受到不少歧视,如不让他听文件传达。不过,村里的人很器重他,只因为他竟然会用那台没人看得懂的“新事物”———柴油机。此外,他还做过一件事,并因此在知青中小有名气,以至于现在还有人跟他提及。


陕北要打坝造田。有次坝是打起来了,可是突然来了暴雨,眼看着水就快要漫过大坝,村里人急坏了。“如果塌了,大家几个月的辛苦就白费了,而且还会损毁农田。”


这时有人提出用柴油机把水抽出来,可是那个笨重的家伙,哪是靠人力可以扛过来的。就在大家一筹莫展时,蔡国雄说道:“可以利用虹吸效应,把大坝里的水往低处引。”虹吸?那是什么?很多人听都没听过,觉得他就是在捣乱。好在村支书信任他,派了十几个人帮忙:大家先把几根四五米长的水管接起来,灌满水,在两边堵上塞子;然后,把水管架在坝上,先打开水中的塞子,再打开另一边那个,这样因为重力作用,蓄水坝里的水缓缓地从管道流下。


同为刚上初中的孩子,蔡国雄是怎么知道这些东西的?谈及原因,不得不说说他插队前的经历。


《马关条约》后,清政府被迫割让台湾,蔡国雄的父母都生在台湾,十几岁时他们由台湾到日本,之后相识、结婚、定居。1959年,一家人回到祖国大陆,那年他7岁。


刚上学的时候,蔡国雄戏谑自己就像个“聋哑人”,耳朵常常就是个摆设。有次老师让带手绢、水杯、水杯套、口罩,最后问道:“记住了吗?”他看到同学一边点头,一边齐声说着什么,因为不懂,他就学着大家的样子用力地点头。第二天,看到每人桌上都摆着的东西,他才意识到自己犯错了,果不其然被老师批评了。“其实,我也不知道老师在说什么,只看到他脸色不好,嘴一直在动。”


因为语言不通,蔡国雄并不被同学喜欢,还常常受欺负。有次被高年级同学欺负后,父母带他去学校找老师反映情况,教导主任利用课间操时间,让他在全校学生中寻找打自己的人。当时,他只会几句简单的普通话,本想表达“打我的时候他们戴着帽子,看不清”,结果却说成了“戴着帽子,看不清”。接着,他就看到大家都摘了帽子,自己被吓得愣在了那儿。


慢慢地,蔡国雄有了恐校症,一到上学时间就恶心想吐,后来演变成发烧,过了上学的时间症状自然就好了。没有办法,他只得更多地在家自学。那段孤独的日子,他做了很多别人觉得没用的事,如跟着邻居学做矿石收音机。


不过,正是这些委屈、孤独的日子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蔡国雄成长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学霸”。1965年小升初考试,他各科满分,进入清华附中,学号65001。本以为好日子来了,可没想到不久后因为“文革”,他再次成了被攻击的对象。他被锁在宿舍门外,不让进门。晚上,学校门锁着出不去,他只能在教室里把两张桌子一拼,凑合着睡。白天,教室、宿舍都没法待,他就横穿整个清华大学,步行20多分钟,去到他当时的“天堂”——五道口的一家书店,那里的书可以随便翻看。


那时,人们都在忙着“闹革命”,看书被认为是“不务正业”,也因此书店人并不多。就是在这里,他看到了彩页的《东方红—75拖拉机构造》,了解了柴油机的大致结构,还自学了物理、化学、数学等各类知识。


正是凭借中小学那些“无用功”,蔡国雄在陕北的日子轻松了很多。因为懂技术,他被安排干苦累活的时候不多。他利用在五道口看的书和小学培养的动手能力,自制半导体收音机听广播,还跟着《外国民歌200首》自学手风琴、小提琴……


编辑:邢贺扬

1 2

关键词:全国政协委员 蔡国雄 成功不利环境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