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秀·风采秀·风采

张志伟:“民间打拐军师”

2016年04月05日 08:51 | 作者:​赵莹莹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建机构促立法

“铁肩担道义”是张志伟为自己的博客起的名字。作为一名公益打拐律师,这些年来,他义务为遍布全国各地的打拐志愿者和被拐儿童家长提供法律咨询两万余次,指导受害人参与诉讼500余件,开展反拐宣传培训100余场,同时,他还以自己专业的角度为打拐志愿者提供法律建议。

“据我所知,不少志愿者经常冒险跟踪一些流浪乞讨儿童,这样做的风险很大,要知道现在很多流浪乞讨儿童后面都有一个犯罪团伙。”为引导指引志愿者依法开展打拐志愿活动,张志伟特别制定了《全国“打拐”志愿者行为准则》。

2012年,张志伟在公安部、全国妇联和联合国相关机构的支持下,筹建了中国第一家反拐研究机构———中国政法大学反对人口贩运国际合作与保护中心,组织专家学者开展拐卖犯罪研究并为受害人提供法律援助及心理辅导。1年后,该中心与百余家公益机构一同发起“守护童年”公益行动,设立了援助热线,以期为困境儿童提供全方位的帮扶救助。

“解救一个孩子就是拯救一个家庭,遍布全国各地的数万名志愿者每天都在开展解救行动。这样的行为值得肯定,同时也需要我们深思。每次打拐之后能在制度层面留下点东西,打拐才具有普遍与长远的意义。”这些年,张志伟在工作之余,先后通过人大代表向全国人大提议案、新华社发内参、媒体发文等方式向中央国家机关提出自己关于“打拐”方面的法治建议,希望从体制上建设并完善打拐中的相关法治因素。

此外,他的多项汇报、建议,促进了相关法律行动的开展。全国妇联等七部委在全国开展的以“预防拐卖、安全成长”为主题的“2009儿童安全成长专项行动”;民政部推动起草《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条例(草案)》;公安部以广州“多警联动”模式为基础在全国推广实施,并最终建立儿童失踪快速查找机制……这些法规和行动机制的背后,都有张志伟的相关建议。

宣讲防拐知识

从西北到京城,从法官到律师,无论时空与身份如何变换,张志伟总是在内心怀揣着那份“打拐梦想”。他说,自己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让宝贝回家”!

8年来,张志伟在打拐公益行动中始终坚持深入调研、联系群众、依靠政府的原则,热心帮助拐卖受害人及其家属,向他们讲解打拐法律规定和相关制度,把国家层面出台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告诉他们,动员志愿者对受害人提供帮助,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同时,他还搜集掌握拐卖案件受害人及其家属的困境和诉求,以及基层民警在执法过程中的困惑和障碍,经整理研究后及时反映给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公安部和相关决策部门,为反拐领域的立法、执法工作建言献策并提供智力支持。

长期从事“反拐公益行动”让张志伟充分认识到,打拐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公益组织的参与以及社会明星的推动,同样也需要让社会大众深刻意识到拐卖儿童犯罪问题的严峻,从而大大增强公民的“防拐”意识。

“举个例子吧。2011年在南京,一对老夫妇带着孙子去探亲,孩子可能是因为不太舒服一直哭闹。当地市民接受过防拐方面的宣传,怀疑孩子遭遇拐卖,老夫妇一路上被两次举报并被公安机关带往派出所审查。”张志伟对记者说,看似笑话的一件事情却让他很是欣慰,“这说明大家都在关注拐卖儿童犯罪,公众‘反拐’意识大大增强了。”

记者了解到,张志伟支持“儿童希望救助基金会”开展孤残儿童、流浪儿童和受虐儿童救助,并为该机构及其救助对象提供法律援助。目前该机构已医疗救助儿童5000余名,多次向中央有关部门建议的儿童保护“强制举报制度”也在近期出台的司法解释中正式确立。今年,他与有关机构合作,深入北京地区幼儿园开展儿童安全宣讲公益行,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担道义’,意味着要在公益和私利之间做出取舍,要舍小家顾大家,要匡扶正义、扶助弱小。”张志伟说,希望在未来的路上,可以让更多的人不仅仅只是感性地接触,而且可以理性地参与,真正把全民打拐的良好局面持续下去!

人物名片

张志伟,北京市百瑞律师事务所律师。自2008年以来,在从事律师工作的同时热心公益事业,救助被拐妇女儿童,义务为受害人及其家属提供法律咨询,共帮助1081个破碎家庭实现团圆。2014年被北京市司法局和北京市电视台授予人民调解工作“和谐之星”荣誉称号。2015年10月,荣登“中国好人榜”。

编辑:邢贺扬

1 2

关键词:张志伟 民间打拐军师 律师 打拐志愿者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