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先有“职业的专心”再谈“匠心”

2016年04月06日 16:13 | 作者:刘文俊 |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 

只有保有对职业的敬畏之心,无论是开一家面馆,从事一项科研工作,开发一个房地产项目,或者是从事像日本电影《入殓师》里的工作,才能够无差别地通往令人向往的“匠心”

当我看到洗车场门口的牌子上写着“匠心洗车”的时候,我有点哭笑不得。这是我最近一周第N次看到“匠心”两个字了。先是出席一家房地产商的项目发布仪式,他们说自己的房子是“匠心打造”——尽管还没有开工,旗子已经举得高高了;接着参加一个论坛活动,某电器厂家赞助的,论坛现场宣传里也一再强调自己“匠心制造”;周末到一家泡馍馆子吃饭,宣传单上也写着“匠心做菜”四个大字;再接着在报纸上看到了各种讨论“匠心”的文章,有的把历史上所有出现“匠心”两字的句子都找了出来,强调我们从老祖宗开始就有“匠心”了,也看到了关于匠心的各种解释,可谓五花八门,有的强调特别,有的强调品质,有的强调创新,有的强调代际相承……

我看到“匠心洗车”四个字有点哭笑不得,绝不是藐视洗车行的工作,而是有原因的。春节前的某一天,我突然发现,车后门侧面的位置,赫然放着女儿某次吃完薯条的一个废弃小盒子和一张废纸,大概已经放在那里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了。这两个多月里,我到不同的洗车行洗了近10次车,并且多次嘱咐“重点把车里面拾掇干净一点”,怎奈何竟然从没有被收拾过。于是我感到好奇,故意放在同一个位置,再洗车的时候,再嘱咐再观察,冷眼旁观,发现非但没人收拾这类废弃物,车内把手、窗户等一些位置,也是很少认真擦拭的。多数洗车都是弄个“表面光”,车内都是胡乱擦拭两下就交差。四五次之后,我彻底被打败了,只好自己把盒子和废纸收拾走。自诩“匠心洗车”这一家赫然在列。看着这样的所为,我真不知道他们是怎样践行“匠心”的。

那家说自己“匠心做菜”的泡馍馆子也一样。进门后,一个年轻服务员玩着手机,有一搭没一搭地让我们点菜。同去的外地朋友问,“普通泡馍和小炒有什么不一样”,得到的是一句漫不经心的回答——“点了一吃你就知道了”。整个吃饭过程中,服务员一直属于那种冷冷的、魂不守舍的状态,手里始终没有离开手机,即便在上菜的时候。

自从“工匠精神”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之后,“工匠”“匠心”这些词得到了全社会的重视,这无疑是一件好事。哪怕我理解成创新,你理解成坚守,他理解成一干几代人,也都没有问题,毕竟在累积积极的因素。但对于很大一部分人来说,现在还是在一个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维度使用“匠心”两个字。颇有一些人只知道这是一个好词,也就拿来用用,装点一下门面。就如纳米材料一出来,许多企业就争先往自己身上套一样。当然,也还有一部分人,真心想达到这样的境界,却并不懂得如何将自己手头的工作和“匠心”二字连接起来。总觉得太深奥,想有一颗“匠心”,也不知道从哪里开始生发才好。

“匠心”二字要融入日常的生活,我觉得首先得从对“职业的专心”开始比较好。只有保有一颗对职业的敬畏之心,无论是开一家面馆,从事一项科研工作,开发一个房地产项目,或者是像日本电影《入殓师》里的工作,才能够无差别地通往令人向往的“匠心”。有了职业的专心,我们就不会朝三暮四,刚开个饭馆就想着开分店、做连锁,哪怕菜品一天不如一天;我们就不会偷工减料,总想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节省”一点钢筋水泥……

“认真你就输了”,这是常被人拿来调侃的话。而当下中国,各行各业,首先就是缺少怀揣着职业敬畏心的“认真的人”;其次就是缺少普通职业的荣耀感和快乐感,总觉得“干最少的活赚到更多的钱才光荣”“老老实实做工作是没本事”。在这样的心态与背景下,“专心——用心——钻研——创新——品质——传承”所有的逻辑链条,所有的精益求精,都无从谈起。

匠心,要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一个浪漫的精神追求,和每一个“工种”的劳动者关联起来,而不是个别行业的专有名词。对它的阐释可以是丰富的、多元的,但它应该是努力一定阶段之后的客观结果,现在对各个企业争相打出“匠心”的招牌的举动,是要先存疑的。在此之前,我们大可现实一点:先倡导一下“职业的专心”,让它成为生发各种“匠心”的逻辑起点,并对每一个不职业、不专心的人,实行必要的舆论压力甚至制度压力。也许将来的某一天,“匠心”将不再是被人津津乐道的行为高标,而成为全体国人的共识。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匠心 工匠精神 职业精神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