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悦·生活悦·生活

徐雁:弦歌雅化,文学儒宗

——《南方夫子——言偃》读后

2016年04月11日 09:47 | 作者:徐雁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忠厚培元气,诗书发异香”,“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胸藏文墨虚若骨,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一系列民间旧联语和古诗句,说的都是诵读以《诗经》《尚书》为代表的中国经典书籍对于一个人、一个家族乃至一方水土的精神文明意义。顷由江苏常熟市政协文史委员会编纂的《南方夫子——言偃》(殷丽萍、王金龙、赵曰珺主编,古吴轩出版社2015年11月版),则通过对被后人誉为“南方夫子”的言偃(公元前506—前443年)的研究,弘扬了言偃的生平事迹、社会功绩及其深远影响,追溯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常熟以及吴文化的文脉源流,指出言偃晚年返乡讲学,播种儒学文种,对于“尚武之邦”的吴地日渐转变为“文学之乡”发生了关键性的作用。

徐雁

徐雁

言恭达书法作品

言恭达书法作品

言偃,字子游,又称叔氏,出生于常熟虞山东麓。系春秋时代孔夫子为数多达3000人的弟子群中唯一的江南学生。据说时年67岁的孔子,收录了千里迢迢前来拜师的言偃后,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吾得言偃,吾道南矣!”22岁的言偃在入籍孔门“文学科”之后,秉承“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的尊贵师教,首先专心致志地攻读了《诗》、《礼》之学,然后进一步拓展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理解能力,很快在孔门群英之中脱颖而出,成为“文学科”中的翘楚和“孔门十哲”之一。

《南方夫子——言偃》分为上、中、下三编,由常熟市政协文史委联合曹培根、巫放、翟振业、李烨、苏醒、高鹏6位本地文史专家历时两年编撰成书。

编撰者在上编中,以纪实手法,主要讲述了言偃所生活的时代及其负笈孔门为弟子之后的人生轨迹。指出在良师的教导和益友的启示下,“言偃对忠、孝、仁、义的理解不断深化,日臻完善”,“在刻苦钻研的同时,积极付诸实践,在不同场合、不同事情中都尽力学以致用。他在遇有疑惑不解时,总能勤学多问,与学友们切磋琢磨”,由于言偃学习态度勤奋,学风扎实,因此,“学得广,学得深,学得细”,学业不断精进,“不但获得老师的欣赏和学友们的敬重,还赢得了鲁国士大夫的刮目相看”。孔子曾夸赞道:“欲能则学,欲知则问,欲善则详,欲给则豫,当时而行,偃也得之矣。”因此,当他26岁时,就被孔子荐任给鲁国执政者,被任命为武城(位于曲阜东南处,今临沂平邑县一带)邑宰。在言偃主持武城行政期间,他把4年间所学所得不断付诸实践,注重用礼、乐等精神文明教化士民,为师门赢得了声誉。当孔子去世后,言偃又与同门仲弓、子夏等一起编定了《论语》的初稿本,及时地为“述而不作”的恩师记录下了其言论、学说和思想,为儒家学派的进一步传承和传播作出了重大的文献学贡献。

言偃娴熟礼法,以文学著名。他继承了孔子的礼学,“不但坚持以礼治国,向往大同、小康,重视礼、乐相辅,并且予以创新、发展;不但主张重本贵德、言行有节、致孝必敬,并且尊重人才、注重实干,努力创建和谐社会”,而这正是后世尊崇其为“南方夫子”的精神底蕴之所在。因此,在本书中编里,编撰者以学术评传的笔法,探讨了言偃以德立国、以礼为法、以仁孝理政安民的政治理想和行政实践,及其教书育人、治学传道的教育理念,在评述中,还以专门章节叙述了言偃的儒家文献编纂成果和文学成就。指出“言偃上承孔子,下启思孟”,“在吴地的影响特别持久和深远……改变了崇武轻文的习俗,把常熟孕育成闻名遐迩的‘文学之乡’,千载以下光辉熠熠。”

本书下编由言偃后世事略和言偃文物遗存两部分组成,编撰者独具只眼地搜集和汇编了来自有关史志、地方文献,尤其是东汉言成大所创修的言氏家谱中的文字记载。

据人口统计所知,言姓在全国约有人口6万,在中华诸姓人口的排名中,在500位之后,“主要分布于江苏、湖南等地”。编撰者通过梳理指出,其后裔长期以常熟古城区的文学里子游巷的祖宅基地为生活中心安居乐业,“克绍先志,始终遵循言偃的教诲,言规行矩,家族和睦,在常熟繁衍生息,绵延不绝,过着平淡安定的耕读生活,把读书作为立业之基、立身之本,至今已有八十六世”,“尽管绝大部分的家谱没有流传下来,现存家谱也有缺失不全的,但还是给后人留下了较为丰富的家族信息,从言偃开始至清末八十一世,其世系较为清晰”。如位于常熟县东街言子家庙的县东家庙支,自七十六世开始,按“朝尚忠良,家敦雍睦(后因避讳,改用“穆”字),缵承令绪,永奉嘉伦”十六字排辈。“他们顺应时代的潮流,从旧家族中走出来,或兴办实业,或从事教育,或熟习文艺,实现了成功转型”。但编撰者也秉笔直书道:“言氏家族也难免有不肖子孙,违反族规,做出不法事来,影响家族的声誉”,如被家族工蚁除名的六十七世言光龙及其长子言简等。

言偃是在61岁时携同孙儿言丰登返回常熟的,然后以家乡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域设帐讲学,直至公元前443年终老离世。据史料记载:“故吴逸民,闻风向学,从之游者以千计。”(《言氏家谱》)“孔子之道渐于吴,吴俗乃大变。”(徐缙《学道书院记》)后世在朝为官的读书人认识到言偃的贡献,于是从唐代开始,为之赢得了侯、吴公、吴国公等朝廷追封。宋代在常熟县后街建造有景贤阁,明代设置景贤里,清康熙时曾设置专由言偃后裔世袭的“五经博士”一员,都是为了表彰言偃为吴文化所作出的重大贡献,以发扬光大其精神文明价值。现常熟地方仍存有言子墓、言子故宅、言子专祠、言子故里亭等遗迹。

“出宰武城,弦歌雅化;行道吴土,文学儒宗。”这是清代文人为位于奉贤古游里的言子祠所撰写的联语,言简意赅,为人乐道。如今《南方夫子——言偃》一书的问世,则可成为人们图文并茂地阅读言偃生平事功的最新读本。

(作者系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江苏省政协常委,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徐雁 言偃 南方夫子 常熟 吴文化 文脉源流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