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争鸣 争鸣

“爸爸去哪了”寻找的不止是“失联”的父爱

2016年05月05日 15:42 | 作者:费罗杰 | 来源:人民网
分享到: 

3月24日,川报全媒体集群发起“爸爸去哪儿了?——帮男孩小康找爸爸”活动,引起广大网友关注和接力转发。后来,四川日报记者通过求助警方得知,小康爸爸龚得军于3月13日购买前往河北邯郸的火车票。于是,四川日报记者与邯郸当地媒体取得联系,共同寻找小康的爸爸。(5月5日 中国新闻网)

很难想象,新闻中这个年仅12岁的男孩康康,已经被寄养在小旅馆整整一年。而从去年的11月开始,康康父亲的电话就一直打不通,而康康也就彻底与父亲失去了联系。值得庆幸的是,康康的遭遇受到了媒体的关注。川报全媒体集群发起了“爸爸去哪儿了?——帮男孩小康找爸爸”的活动,并成功与康康的父亲取得了联系。康康最终与“失联”的父亲重逢。

然而,康康只是全国6000千万留守儿童中的一员。还有多少孩子正在家乡“眼巴巴”地等待着父母的归来?还有多少孩子正在偏僻的角落承受着孤独的侵蚀、期盼着父母的关爱?在笔者看来,“爸爸去哪了”的活动,寻找的不止是康康“失联”的父爱,更是全国6000万留守儿童“失联”的亲情,以及全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帮扶。

俗话说,生而不养,养而不教,则妄为父母。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责任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广大留守家庭的父母亲必须要在挣钱与养育子女中寻求一个平衡,真正承担起监护的责任和义务,弥补其亲情的缺失,让子女充分感受到家庭关爱和温暖。从而让父母真正承担起对留守儿童的“首要关爱”义务。

在此基础上,政府要承担起“兜底关爱”的责任。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和修正现有的用工制度,健全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体系,方便子女能随工生活。从而为务工人员更好的抚养和照顾子女提供帮助和保障;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自上而下的留守儿童工作责任机制,建立留守儿童社区保护网络,完善临时监护程序,确保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得到有效监护和关爱。

此外,要着力发挥专业社会工作者在留守儿童服务中的作用。尽快建设一支数量庞大的专业社会工作者队伍,为留守儿童提供更为专业和高质的物质帮扶和精神关爱。

俗话说,单丝不线,孤掌难鸣。解决留守儿童问题需要父母、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希望“爸爸去哪了”的活动能在唤醒广大留守儿童父母亲的同时,唤醒政府各职能部门及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的“神经”。相信,大家携起手来一定可以拭去留守儿童眼中的泪和心中的痛。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爸爸去哪了 广告 父爱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