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策论 策论

儿童医改蓝图,需加速度走进现实

2016年05月19日 15:16 | 作者:欧阳晨雨 | 来源:京华时报
分享到: 

从“蓝图”走进现实,让改革举措化为现实,还需要中央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鼎力支持,需要各部门、各地戮力同心、排除阻力。

“六一”前夕,全国两亿多儿童收到了一份厚礼。5月18日,国家卫计委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的意见》,要求加强儿科医务人员培养和队伍建设,完善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改革,等等。

这份《意见》的出台,有一个相当尴尬的现实背景:一头是国家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儿童医疗卫生服务的压力显著增大;另一头却是“儿科医生荒”已出现,“儿童就医难”日益凸显。

在医疗行业,很多人不愿做儿科医生。还记得多年前,业界就流传着“金眼科、银外科、马马虎虎妇产科、千万别干小儿科”。为什么儿科不受欢迎?简而言之,就是压力大、收入低,又是医患矛盾的“重灾区”。不少儿科医生忙得连轴转,加班加点是常态,但有的患儿家长却不领情,破口大骂者有之,大打出手者也有之,而医生收入却常在各业务科室中靠后。

从政策导向看,早在1999年,教育部就已停止儿科专业招生。临床本科的医学生,在攻读研究生时细分为儿科等专业,但报考率很低。至于学其他专业的毕业生,也都向往大外科、大内科甚至妇产科,不愿当儿科医生。现实中,不乏儿科教授抱怨,多年招不到研究生,后继乏人、青黄不接的问题已显现。

就在“儿科医生荒”加剧的同时,“儿童就医难”也让家长们伤透了脑筋:儿科医生就那么几个,到处挤满人,排号等号既耗时又费力;需要住院了,却发现床位根本排不上,只好心急如焚地等待;孩子治病必需的药品,总是处于缺货“断炊”状态,因为一些药厂嫌利润太低,干脆就不生产了……

令人欣慰的是,《意见》针对儿童医疗卫生服务“短板”,皆有回应,其中不乏亮点。比如,规定每千名儿童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0.69名,每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至少有一名全科医生提供规范的儿童基本医疗服务,加大儿科医务人员队伍建设力度,才能更好地满足儿童就医需求;建立儿童用药审评审批专门通道,对儿童用药价格给予政策扶持,建立健全短缺药品供应保障预警机制等,有利于保障儿童用药供应;而进一步提高儿童重大疾病救治费用保障水平,则有利于减少贫困儿童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等。

《意见》出炉了,在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上迈出了可期待的一步。然而,从“蓝图”走进现实,让改革举措化为现实,还需要中央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鼎力支持,需要各部门、各地戮力同心、排除阻力。尤其在全面二孩政策落地的形势下,更应加快推进落实,把功课做扎实,让亿万儿童尽快享受到更多更好的医疗服务。

本报特约评论员欧阳晨雨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儿童医改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