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让小孩子体验农耕文化也是“改变命运”

2016年06月07日 11:30 | 作者:毕晓哲 | 来源:光明网
分享到: 

对于城市的绝大多数孩子而言,已经很少了解到农村了,更别谈亲自俯身去拿一把镰刀收割稻谷。6月4日,海南省琼海市,由50多个家庭组成的亲子旅游团来到大路镇一处田地割稻谷,孩子们切身体验并感受农耕文化,给他们带来了不一样的生活感受。(6月5日中国新闻网)

当地由50多城市家庭组成的亲子旅游团,深入农村一线体验农村耕作生活,其初衷和目的有哪些,我们不好准确评判,但毋庸置疑的是这一农耕文化体验模式一下子击中了教育的软肋。为什么城里家长要带孩子到乡下“收割稻谷”?可能有休闲放松的考虑,但并不排除多数家长有让孩子体验农村生活和增长知识阅历的考虑。孩子们整天生活中城市中,天天学习的是书本知识,他们基本上“足不出户”而没有到农村实地接触的可能,而且,国内学校教育也基本上没有“农村体验”的课程安排。如此这般,对于城市孩子们而言,农村的“面貌”是模糊的,农村和农耕生活的真实情况是什么样的,只存在于他们的想象中。

因为时下教育的局限,导致孩子们对农村和农耕缺乏了解到了严重的程度。在今年5月31日《南方都市报》一篇《年轻人为何不种地,跟教育有关系》文章中提出,很多农村学生对常见农作物的生长特点稀里糊涂,因为一方面学校以及教师有意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以期提高成绩,另一方面家长对教育的理解也一直停留在自己当年上学时的水平,以为孩子只有把作业写好才算“好学生”,尽量不让孩子参与农业活动。很多孩子跟土地的接触越来越少,以致学生作文内容普遍远离农村生活,模仿甚至抄袭所谓的“范文”,根本不写自己真实的生活,也不写自己真实的想法。认不清农村作物,搞不清农作物生长规律,对于孩子的成长初期看影响不大,长远看却是缺陷。社会要治理,国家要管理,孩子们未来总是承担这一责任,不懂农村、不了解农村,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和农村大国,难言管理者的合格。

国内教育无形中排斥了农村,即使一些农村地区的初级教育也在无形中鼓励孩子“撇开”农村,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之下,即使孩子们很优秀,也会因为他们没有社实会践和最基本的观察事物的本领,影响到他们的长远发展。

近年来,国内一些教育专家学者屡屡呼吁学校要开设好社会实践课,鼓励孩子们到基层到农村体验生活。这并非空穴来风。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城乡经济的巨大割裂,且日益阶层化的现实,不正是因为教育对农村生活和农耕文化的重视不够造成的吗?让孩子们更多的了解农村和农耕文化,不仅是增长才干和生活阅历的考虑,更是潜移默化培养他们“触摸”基层的人文习惯和宽广深邃的人生品格。我国未来需要的是高素质的人才,但真正的高素质的人才不仅要学会“仰望星空”,更应该自觉学会“脚踏实地”。海南省琼海市组织的乡村收割文化游,让孩子们的视野得到了拓展,毅力得到了考验,虽然这一活动是短暂的,但却如一抹“新绿”触动了广大中小学教育者的神经。让孩子们真正改变命运,需要丰厚的书本知识,真正主导学生命运的可能就是一次次贴近社会的“实践课”。(毕晓哲)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孩子 体验农耕文化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