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走路都不守法,何谈规则意识

2016年08月04日 11:15 | 作者:沙元森 | 来源:齐鲁晚报
分享到: 

对非机动车、行人的交通违法行为紧盯不放,不仅有助于法治社会建设,也有助于在社会的各个层面树立规则意识。以前,一些地方也都曾经开展过对非机动车、行人交通违法行为的专项整治,但是因为耐力不足,收效不好,希望这次能够汲取以往教训。执法部门自己先把这些事当回事,群众才会真的当回事。

自8月1日起,多个城市的交警部门按照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对非机动车、行人交通违法行为进行了处罚。对这个行动,舆论期盼已久,更希望它能够长期坚持下去,从而根除一些人的交通违法陋习。

对非机动车、行人的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处罚,是相关法律法规的明确要求,非机动车、行人在道路上常见的“闯红灯”、横穿马路不走人行横道等行为,按照规定都应该受到相应的处罚。但是在现实中,以上行为很少受到处罚,“凑一拨就走”的“中国式过马路”成为各地普遍存在的现象。当然,很多人也为自己的陋习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上半年济南市历城区辖区车祸致死54人,其中六成涉及非机动车和行人。

非机动车、行人的交通违法行为到了见怪不怪的地步,其中确有交警部门警力不足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长期的法不责众,纵容了更多的人以身试法。当前,依法治国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仍有不少人对法治缺乏全面的认识。法治不只规范约束公权力,法治还强调公民人人守法,只有人人守法,法治社会才有稳固的基础。要使人人守法,又离不开执法者“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不责众或者选择性执法都会损害法律的严肃性。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要为城市居民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必须从细节做起,试图“抓大放小”,反而事倍功半。对非动机车、行人的交通违法行为紧盯不放,不仅有助于法治社会建设,也有助于在社会的各个层面树立规则意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是中国人的国际形象似乎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人在公共场合经常随地吐痰、大声喧哗、插队加塞,缺少应有的规则意识。前段时间,一位游客在北京延庆八达岭野生动物园擅自下车,被老虎袭击,造成一人死亡一人受伤,舆论比较广泛的共识就是受害人自身规则意识淡漠。但是反躬自省,又有多少人敢保证自己一定不会成为自己反对的那种人呢?平时连交通法律法规都可以视若无物的人,会严格遵守一些法律效力更低的合同和契约吗?

对非机动车、行人的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处罚,确实很繁琐,个人征信机制的不完善也可能会使一些人置处罚于不顾。但这个行动还是应该长期坚持,并逐步完善配套制度,就像当初治理酒驾那样拿出久久为功的劲头。以前,一些地方也都曾经开展过对非机动车、行人交通违法行为的专项整治,但是因为耐力不足,收效不好,希望这次能够汲取以往教训。执法部门自己先把这些事当回事,群众才会真的当回事。(沙元森)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走路不守法 规则意识 非机动车 行人 违法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