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曝"马戏之乡"安徽宿州虐待动物:勒脖子 锁铁链

2016年09月01日 09:26 | 来源: 新京报
分享到: 

回应

马戏团 “靠它们吃饭,不会虐待”

马戏团的动物到底生活得怎么样?为进一步了解情况,记者采访了两家宿州当地马戏团的相关负责人。

刘航(化名)十几年前就和其他人合伙做马戏团生意,目前马戏团有狮子、熊、猴子各2只,其他常见的动物如山羊、狗、马、鸡的数量则比较多。

他告诉记者,自己也关注到了网上关于宿州马戏团虐待动物的消息,“我们做了十几年了,是靠这个吃饭的,不可能去虐待动物,万一整死了怎么办?”

不过刘航也表示,宿州当地马戏团没有报道中提到的300家,但数量也不少,不排除有不正规马戏团存在虐待动物的情况。

在训练动物方面,刘航告诉记者,动物要一年左右才能训练出来,主要方法是食物引诱和感情驯化等。之后就是一般训练,每天正常是6点起床,训练40分钟左右。

另外一家马戏团负责人潘军(化名)表示,平时动物每天训练一个半小时左右,“不可能持续四五个小时,别说是动物,人都受不了,这些动物对我们来说也很珍贵的。”

潘军承认,对表演动物不会喂太饱,一般是七成饱,否则训练时会受影响。

动物的笼子是否很小,导致它们无法活动?潘军说,笼子基本要够大,否则动物不能走路腿力不行,也不利于表演,“至少要超过动物体型两倍,让它们有一定的活动空间”。记者了解到,潘军的马戏团中,一头三四岁大狮子的笼子长2.5米、宽1.8米。

两家马戏团的负责人都向记者证实,在外出表演之前,他们要和当地林业部门联系,申请道路运输证明,由当地同意后并出具邀请函,再拿到安徽和宿州本地的林业部门核准。

专家

视动物为娱乐手段是过时想法

对于动物表演,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解焱持反对态度,她认为,在训练动物的过程中有虐待的问题,另外还可能涉及野生动物贸易,比如鹦鹉、大猩猩等作为表演动物,有些是从野外抓来或通过走私引进的。

解焱告诉新京报记者:“把动物作为娱乐手段是一种比较过时的想法,现代人把它们当作资源的同时,还应该视它们为生命。欣赏动物可以到野外,在不打扰的情况下观察它们的习性等。”

对于如何处理动物保护与马戏团之间的矛盾,解焱认为,国家相关的管理规定应该加强,在批准动物的数量和规模上应该有所控制,在引导方面有所作为。

编辑:王沥慷

< 0 1 0 2

更多 时事新闻

更多 阅读推荐

更多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