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浮躁是文艺创作的大敌

2016年09月01日 11:31 | 作者:冯双白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文艺工作者应是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应把创作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当作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本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在破除了文艺创作条条禁锢之后,被释放出来的文艺力量,推出了大量新人新作,彻底改变了十年动乱期间文艺作品整体极度短缺的状况。另一方面,令人遗憾的是,有数量缺质量、有“平原、高原”缺“高峰”的文艺创作现状仍然让人扼腕叹息。以舞剧创作为例,据不完全统计,近30年来创作演出了将近400部舞剧和舞蹈诗剧,产量高居全世界榜首。但是能够经常长期演出的舞剧,总体不超过10部!市场经济的高速推进,外来文化的风起云涌,世俗风尚的极速流转,贫富差距的不断加大,都让整个社会心态形成浮躁之气。于此环境里,浮躁成为文艺创作的大敌,有如下种种表现:

追求文艺作品商品化的力度。即:文艺作品变成了纯粹的商品,创作变成了纯粹的价格算计;“十年磨一戏”已然过时,立即变现成为时髦,如果创作不能及时兑换人民币或某种实用价值,那就是不划算。由此,把低俗当通俗,把欲望当希望,把单纯感官娱乐当精神快乐,有的人从创作到实操再到评论结网营私构成利益共同体,有的人在拍卖会上找人假冒买家抬高作品“天价做局”,有的人靠一部戏一个角色大卖而盆满钵满,想尽办法靠文艺迅速致富,似乎成了一部分文艺从业者拼命追求的发财之路。

追求个人成名成家的广度。即:热衷于个人成名成家,在名利追逐上不惜动用各种方式,自我炒作的,托关系吹捧的,买文章吹嘘的,创作上拉关系找门路形成小团体而互相“吹喇叭抬轿子”的,举办名目繁多的展览展会赚取名声的,成立各种协会学会自封头衔的,花大钱请名人高抬“贵手”写抬举评论的,或找私属学生抱团吹捧的,“高票房、烂口碑”的,制作虚假票房通过爆料个人隐私而“博眼球”的,总之,不愿真正潜心创作,而把主要精力放在自我炒作上。

追求文艺创作成功模式的抄袭速度。即:眼观六路,搜索国内外最新最奇特的创作方法;耳听八方,找寻海内外最新最成功的创作路径,然后以最快速度抄袭模仿,尽快推出变形产品,甚至完全照扒,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

上述的因为消费主义盛行而主导的浮躁文艺追求,几乎是必然带来几种“拒绝”——

拒绝灵魂思考。即:拒绝站在时代的高度观照生活的本质,拒绝认真思考人生的价值,拒绝文艺作为灵魂工程师的历史责任。应该实话说,深入探讨精神价值层面的东西,是很吃功夫的,常常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而“吃力不讨好”,于是不如简单地把文艺当作好听好看的消遣,在资本的巨大推力下模糊了艺术家“灵魂火炬手”的任务,而自我放逐于文化消费市场洪流里。

拒绝深入生活。即:创作上热衷于闭门造车,几人缩在星级宾馆,杯觥交错,空穴来风,无中生有,解构经典,调侃英雄,虚化历史,戏说汉唐。一些创作者无心在生活的大海大洋里搏击奋进,只愿在岸边隔岸观火,如果“下海”,也只是身入,点到为止,绝不心入,更不能情入;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美其名曰“采风”。

拒绝扎实创新。即:拒绝扎扎实实地在艺术创新上下功夫,拒绝在原创上下功夫;浮躁之下,一些文艺创作者拒绝“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刻苦精神,拒绝“自出手眼,自树脊骨”(郑板桥语)的胸怀气度,拒绝为艺术创新而自甘寂寞,更缺少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伟大抱负,“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冷板凳精神被搁置一旁,浮躁之下创新严重缺失。

浮躁是文艺创作的大敌。上述三种“追求”和三种“拒绝”的创作现象,必然带来的结果,是文艺作品千篇一律,思想内容空洞,形式上大大雷同;文艺创作者放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思考,放弃文艺灵魂工程师职责,放弃艺术创新精神,浮躁之风里暂时成功成名者常常会严重误导创作,造成急功近利、粗制滥造的创作态势,也就难免数量上去了,质量损害了;高原看见了,高峰不见了。

抵制艺术创作上的浮躁,在当代社会环境下,真的实属不易。但是,难,才可贵!创作者要志存高远,修养人格,牢记习总书记教导,领悟文艺工作者是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的重大职责,把创作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当作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本,才能不辜负时代希望,人民重托。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浮躁 文艺创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