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把长城修成了白灰墙,还谈什么“合理合法”

2016年09月23日 11:42 | 作者:朱永华 | 来源:光明网
分享到: 

近日,有网友爆料称,被民间称为“最美野长城”的辽宁省绥中县小河口长城,在修缮后被“抹平”,完全看不出长城的样子,变成一堵蜿蜒的“白灰墙”。当地文物保护部门称,他们是在用白灰“对长城进行修葺”,该修缮项目每一步都经过审批,“合理合法”。长城专家表示,看到小河口长城被修得“面目全非”很心痛,但长城该如何修缮,至今仍没有统一标准。

尽管我们很多人没有亲眼目睹过“最美野长城”的原貌,但从网友所拍野长城的照片中,我们依然对万里长城留有深刻的印记。不尊重历史原貌,单纯强调方案设计、工程监理、竣工验收,每一步都“合理合法”,这种针对古文物修缮的理念不仅仅只是教条和僵化,实际上是在用程序上的“合法”来掩盖对文物的实质性破坏。尽管对如何修缮长城没有统一标准,但“保留文物原貌”和“修旧如旧”却是对文物修缮应遵循的最基本常识,对长城也不应例外。但无论如何将古长城修缮成“白灰墙”加以“保护”,都很难得到公众谅解。

平心而论,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出于现实利益的驱使与衡量,对文物保护一直处在“冰火两重天”的状态,能够给地方带来旅游、品牌形象等利益的文物古迹,不仅被过度开发保护,甚至还时常引发地域之间的争夺。而对于某些不能给地方带来现实利益诸如“最美野长城”这类的历史建筑、文物等,要么以缺少保护经费为由任其败落凋零,要么就是“合理合法”的进行破坏性的修葺。非但浪费了大笔的财政投入,还把原本非常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物建筑折腾成了“四不像”。

著名文物专家谢辰生曾说过这样一个案例,在山东省境内,有一段战国时期齐国修建的长城,历史非常悠久,主要为土制结构。但在维修中,施工单位根本没按法规规定,对齐长城进行修缮前调查,制定设计方案,而是鲁莽施工,竟把一段土制结构的战国时期长城,修成了砖结构的明长城。不但战国时期留下的建筑信息荡然无存,而且地基也遭到破坏,这种损失是无法挽回的。实际上,类似把“最美野长城”合理合法修葺成“白灰墙”的荒唐已经不是首例。早在2005年的一则报道中就有披露,在河北省迁安市的白洋峪关长城,由于施工队根本不懂文物修复技术,由他们“修复”的300米长城就成了一道白墙,而另一段长城则被用白灰勾缝变成了“虎皮墙”。而这些修复,均都经过有关部门“合理合法”的审批。

文物是见证历史的文化符号,更是祖先聪明才智的凝聚,保护文物,既是对优秀历史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扬,更是在用实物讲述我们的历史。文物不允许破坏,法律更不能曲解,把古长城都修缮成了白灰墙,还谈得上什么合理合法。当地相关部门不妨就此着手,深入调查追踪,尤其要查清这样的修缮保护是如何通过“竣工验收”的。(朱永华)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辽宁绥中 最美野长城 修长城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