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秀·风采秀·风采

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者王新文:从“门外汉”到行家

2016年10月09日 11:07 | 作者:和伟 李学良 |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为了找寻怒江金丝猴的身影,他多次在高黎贡山的莽莽林海中艰辛跋涉;为了弄清怒江金丝猴的生活习性,他长年累月在深山中默默坚守;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关注怒江金丝猴,他频频出现在各种灵长类动物学术研讨会的发言席上……

他,就是被业界誉为“学者型”“专家型”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者——王新文。从此,他的名字便与怒江金丝猴紧紧联系在一起。

他从一个“门外汉”变成行家里手

1999年年底,在大山里长大,自幼就喜欢与野生动植物打交道的王新文被调到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泸水县管护局。能够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让王新文很兴奋,但他深知做好工作单凭喜好和一腔热情还远远不够,为尽快进入“角色”,适应新的工作岗位,王新文一方面如饥似渴地翻阅了大量的专业书籍,并利用下乡、巡查等各种机会,实地了解掌握各种动植物的分布情况;一方面积极参加省、州组织的地理信息系统、疫源疫病监测、民族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业务知识学习培训,在短时间内就由一个“门外汉”变成行家里手。

到泸水县管护局工作后,王新文先后在多个基层保护站和局机关的社区科技股、野保办从事过资源管护、中荷合作云南省森林保护与社区发展、野生动物肇事赔偿等工作,无论在什么岗位,王新文始终怀着“要么不做,要么全力做好”的理念,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10多年来,他的足迹遍布了泸水县管护局辖区52499公顷的山山水水。

2000年3月,为了防止不法分子盗伐红豆杉、榧木等珍稀植物,王新文带着几名森管员徒步到中缅27号界碑附近的自然保护区驻守,并开始了长达两个半月的巡护工作。这里群山巍峨,绵亘起伏,山势极为险峻陡峭,根本无道路可循,他们只能用砍刀砍开荆棘,拄着拐杖冒着被蚂蝗、毒蛇等侵袭的危险,高一脚低一脚地在林区艰难行进。一天,当他们在巡护途中计划翻过一个垭口到山的另一侧巡护时,在距垭口十多米的地方突然窜出一头三四百斤重的黑熊。他们急忙蹲下身子,躲在下风口,屏住呼吸等黑熊远去,才继续巡护。

“如果当时我们再走快三五分钟,就会和刚刚结束冬眠极具攻击性的黑熊撞上了,后果不堪设想”。王新文说。

驻地海拔高达3820米,到通公路的村寨要走13个小时的山路,生活物资全靠从山下背上来。他们住的是简易窝棚,吃的是焖锅饭,有时菜蔬不能及时运上来,就只能采集点野蒜、竹叶菜等野菜作为补充。虽然工作十分枯燥艰辛,但王新文却以苦为乐,并以自己乐观的情绪感染带动森管员安心工作,经过70多天的艰苦蹲守,圆满完成了巡护任务。

到自然管护局工作后,上山、下乡和野外调查对王新文来说是常事,因此,他常常牺牲了与家人团聚的时间,有时甚至还要冒着付出生命的危险,2008年3月,在参与一次林政案件查处时,王新文在车上被山上滚落的一块落石砸中面部,导致双眼眉骨、鼻梁骨和颧骨粉碎性骨折,他被紧急送往医院,前后做了两次大手术,住院40多天,在身上留下了3块钢板,19颗钛金螺丝,尽管如此,他却无怨无悔,从来没有更换工作的念头。

他第一个找到了怒江金丝猴

2012年3月,正在泸水县大兴地镇团结村开展野生动物肇事赔偿调查工作的王新文接到单位通知,要求他快速赶到片马指导森管员跟踪观察一种被当地群众称之为“猕阿”的猴子,并做好相关材料的搜集工作。

接到通知后,王新文火速从山上赶到怒江边,为节省时间,他坐小木船渡过波涛汹涌的怒江后又乘车赶到片马。第二天一大早,王新文就走进自然保护区的原始森林,指导森管员一边跟踪观察并拍摄“猕阿”影像资料,一边指导他们搜集“猕阿”的粪便及毛发。当搜集到“猕阿”的粪便及毛发后,他当天就赶回近一百公里外的州府六库,对样本进行处理后,委托相关单位将材料送交到上级科研单位。

2012年4月,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发布消息:确认在泸水县片马发现的猴群为金丝猴新种群。从而确定了世界第五种金丝猴——怒江金丝猴的存在,成为国际生物科学界的一大发现。

2012年11月,为弄清怒江金丝猴的生活习性及迁徙路线、种群结构等生态学、生物学特性,同时拍摄怒江金丝猴的影像资料,怒江州再次组织科考队到片马对怒江金丝猴进行野外科考,王新文因具有丰富的野外生存经验被抽调到科考队。

编辑:邢贺扬

1 2

关键词:王新文 怒江金丝猴 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者 野生动物保护 猴子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