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为民谋利不一定非得办“卡”

2016年10月21日 15:19 | 作者:郭敬波 | 来源:宁波日报
分享到: 

宁波市民的福利可谓一波又一波,前几天刚看到江北市民刷宁波智慧校园卡可以免费进校锻炼(10月12日《宁波日报》),近日又看到市总工会推出农信“5·1服务卡”方便职工为生产、生活借贷(10月14日《宁波日报》)。

在商场买东西,结账时服务员会亲切地询问你“有没有会员卡,可以打折哟”,经不住诱惑,办了;到眼镜店配眼镜,导购告诉你可以赠送一张贵宾卡,凭卡终身免费维修,有光谁不沾,办了;到理发店去理发,理发师和你套近乎,到最后你才明白他只是想让你办张VIP卡,受不住缠磨,办了。银行卡、购物卡、会员卡、交通卡……不知不觉,你包包里已经卡满为患。

单就银行卡来说,又分工资卡、借记卡、信用卡,这个银行的卡、那个银行的卡。问一个朋友办那么多信用卡干什么,他说,你不懂,星期三用这家银行卡打折,星期五用那家银行卡吃饭优惠,别看卡这么多,其实一张不能少。一张张小小的卡片给我们消费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在诱惑并控制着我们的消费。

对于商业性质的卡来说,真的是为消费者谋利吗?不是,只是商家的一种商业诱惑手段而已。卡是数字商业时代的一个缩影,不管商家在卡上赋予你什么“身份象征”“地位尊享”等不同的内涵和花哨,不管名为打折卡、积分卡还是优惠卡,最终逃不过刺激消费者消费、限制消费者到他地盘消费的终极目的。有一堆卡在包包里,似乎很有归属感,事实上,消费者只是“被归属”而已。

商业卡实际上是一个“跑马圈地”的游戏,商家争相要把消费者给圈到自己的群里面来。有人统计,现在人均银行卡在十张以上,其中一大部分是“闲置卡”。这几年又多出了很多由政府、事业单位和社团所发的卡,如社保部门发放的社保卡,卫生部门发放的医保卡,教育部门发放的学籍卡,民政部门发放的老年卡,残联发放的助残卡,园林部门发放的公园卡等。

对于商业卡,我们只能通过对消费者的正确引导来实现用卡规范,另外,商家真心想以良好的服务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和招揽“回头客”,完全可以用“认人也认卡”的方式吸引消费者。比如在澳大利亚的一些社区俱乐部、图书馆等,完全不用随身携带相关的卡,只要出示驾照证明个人信息,同样可以查到其会员资格。

对于政府、事业单位或社团发放的卡,则应当通过政策约束来统一规范。更多地为民谋利毋庸置疑是好事,但在利民的同时更要想着怎么便民,过多的卡不是方便了公众,而是严重影响了大家的生活。你会经常看到一些人站在门口翻半天找不出自己的门禁卡,你会经常在银行ATM机前看到许多人试了半天试不对自己的密码———卡太多了也会卡手卡脚。

比如智慧校园卡真的就方便公众吗,其实不见得。因为市民晚上出去锻炼不一定有很强的目的性,而是有很大的随机性,过去买菜回来顺便可以到附近的校园锻炼几圈,只要出示随身携带的身份证就可以了,现在好了,如果智慧校园卡没带还真就进不去了,你说这是智慧了呢还是机械了呢?你说这是方便了呢还是麻烦了呢?

现在的二代身份证已经具备了磁条刷卡的功能,如果仅仅用于身份认证,用一张身份证来证明就可以了,比如办智慧校园卡如果只需要江北居民身份,办卡就真没那个必要。而对于一些如社会保障功能、公共服务功能、小额支付功能等身份证无法替代的功能,则应当按照“政府主推、统一规划、资源整合、市场运作”的原则,搞一张卡足矣。

政府应当以便民利民为出发点,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打造出一个综合性服务平台,实现一卡多用和一卡通用,防止出现卡出多门、互不认账、互不相通的现象。而一些附带金融功能的公共服务卡,窃以为不办也好,因为银行的贷款审查地位和功能是其他机构不能替代的,商业卡的风险还是应当由合同双方自行防范和承担,政府部门或其他组织、机构不能越俎代庖。(郭敬波)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办卡 会员卡 商业卡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