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13万老物件留村史乡愁

2016年11月03日 11:02 | 作者:李瑶 |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 

从战国时期的农用机械,到明清时期的门扇砖瓦,再到解放前的瓷器缸罐……在大兴区安定镇佟家务村的中华耕织文化园里,13万件拆迁村的老物件记录着乡村的历史变迁。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近年来,大兴区大大小小上百个村落回迁上楼,这些当初散落在拆迁现场的老物件被精心收集起来,成为村民们共同的记忆。

大兴拆迁村数百个门牌号被保存起来。

大兴拆迁村数百个门牌号被保存起来。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中华耕织文化园,五百平方米大的院落里陈列着水缸、石罐、磨盘和各式各样的瓶瓶罐罐,走过一段长120米由碾子铺设而成的步道,进入一间平房,好几万件老物件便映入眼帘。十几个三米多高的架子排成一列,各个历史时期的老物件分门别类被码得整整齐齐,老式保温瓶、掉了漆的首饰匣子、古朴典雅的钟表、新旧不一的门牌号等不可胜数。

53岁的侯立宽是这些老物件的主人,这里大多物件是他历时10年从上百个拆迁村一件件收集来的,还有的是村民们自发捐赠而来的。去年秋天,一双被保存了一百多年的草鞋被送到了这里,赠送者是大兴拆迁村辛家安村一位姓辛的老鞋匠。“扔了是断了文脉,送来这里,希望能和众多文化符号一起传承下去。”对于当年老鞋匠的嘱托,侯立宽记忆犹新。像这样自发捐赠的情形数不胜数,有的村民送来了家里用过的老式桌椅板凳,还有的村民送来了祖孙三辈用过的十多件农具。

像一件件文化符号,老物件承载了手工艺的传承,更是承载着村民们的“独家记忆”。往回推八九年,正值六环边砖楼村拆迁之时,伴随着拆迁,村里大部分老物件逐渐遗失散落、难觅踪迹。就在村民们遗憾老村子就这样消逝的时候,有人发现村里一些农用机械还被保存在这个文化园里。如今,村支书和村民们纷纷寻觅过来,将村里当年的老物件一一作了影像资料的保存。无独有偶,五六年前,黄村七街的李文财在这里游览时,还偶然“邂逅”了自己家的门牌号,欣喜的他叫来了家人一起参观留念。

“留住村庄的记忆,让后辈们记住以往的农耕生活。”贺南村的村主任钱书城对保存这些老物件打心眼儿里支持。两个月前,作为新机场拆迁村,贺南村开始拆迁。钱书城帮助侯立宽挨家挨户收集这些老物件,犁、锄、镰、磨、票据、地契、老照片……作为贺南村最后的记忆,村子里两千多件生活生产用具留存在了这里。看着这些老物件,侯立宽说,“自己惟一的希望就是让村民们留个念想,并将这些文化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

记者离开的时候,来自房山的几十位小朋友正在文化园里参观,有的推着小磨盘磨出豆粉,有的拿起脸谱比划着,“这个是磨盘,可以磨豆子”“这些是铁犁,牛拉着犁地”……(实习记者 李瑶)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老物件 村史乡愁 回迁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