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参考 参考

建设“健康中国”的“防”字诀

2016年11月07日 15:57 | 作者:于子茹 |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新华网北京11月7日电(于子茹)人们常认为“处理健康问题是医疗机构的事”。日前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把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针对生活行为方式、生产生活环境以及医疗卫生服务等健康影响因素”,“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以“预防为主”。那么,我们如何做好“防”字决?

防病从口入,捍卫舌尖上的安全

常言道,病从口入。维系国民健康的重要关口必然是食品安全。

早些年,毒大米、地沟油、毒奶粉等事件的出现,凸显了当时我国食品安全形势的严峻性。学界认为,食品安全问题原因多样,但其一个共性原因在于违法成本低,难以形成震慑效果,因此有学者呼吁在立法层面建立最严处罚制度。

食品安全无小事。为进一步捍卫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新食品安全法做了许多新的调整,譬如加大了对食品领域违法者的处罚。

新法的颁布实施是食品安全领域的一大进步,但现实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与隐患仍有待进一步解决与封堵。

例如,央视曾曝光的“幽灵餐馆”。媒体调查发现,这些网上餐馆所标示的执照名称和地址是别人的,导致相关部门监管困难。无法监管,又何谈处罚。对此,有学者建议,需多部门协作,避免“九龙治水”。

与线上食品安全形势相比,线下乡村地区却面临更严峻的问题。有媒体报道显示,乡村地区正以惊人的速度成为问题食品的“卸货场”。过期食品翻新登场、假冒伪劣食品扎堆横行,一些在大城市里几乎无处遁形的问题食品,却在农村市场上明目张胆地销售。

这些现状也正是《纲要》所关注的重点。其中,《纲要》明确提出,建立食用农产品全程追溯协作机制,完善统一权威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建立职业化检查员队伍,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强化日常监督检查,扩大产品抽检覆盖面。“以农村和基层为重点”、“强化跨部门协作”在《纲要》中均有提及。

防环境污染,为“健康中国”打造绿水青山

改善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是健康中国建设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环境污染引发公众高度关注。

面对严峻的环境问题,政府不断加强环境治理的力度。特别是今年以来,中央环保督察组在河北等多省份开展环保督察工作,大力整治了环境污染的“疑难杂症”,有效遏制了环境违法行为,有力地震慑了违法排污者。

2013年、2015年、2016年,国务院相继出台“大气十条”、“水十条”和“土十条”,全面打响大气、水、土壤污染的三大环保战役。

《纲要》明确提出要有效控制影响健康的生态和社会环境危险因素,到2030年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基本形成等,并将环境指标纳入健康中国建设主要指标。

不仅如此,《纲要》还明确提出加强影响健康的环境问题治理,包括深入开展大气、水、土壤等污染治理,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度等,切实解决影响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防因劳成疾,拒绝“亚健康”

安全的饮食,优美的环境,并不意味能完全将危害健康的因素防患于未然。由于人们生活方式、不良工作生活习惯等健康风险因素不断增加,新的健康影响因素不断出现。

“如今熬夜、抽烟、喝酒等长期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使往常老年人群易患的心血管疾病悄悄出现在不少青壮年身上。很多白领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导致身体处于虚亏状态,外加连续熬夜的劳累,过度疲劳,会造成心血管功能紊乱,增加猝死的可能性。”医学博士潘宏伟说表示。

对这种情况,医生开出的药方是少熬夜,多运动。2014年国家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和今年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将全民健身上升到国家战略,倡导群众提高意识、增加体育锻炼。

《纲要》明确提出,针对生活行为方式、生产生活环境以及医疗卫生服务等健康影响因素,坚持政府主导与调动社会、个人的积极性相结合,推动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落实预防为主,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健康 食品 安全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