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呼吁复兴传统营造技艺 全国专家赴上海解读“宝山案例”

2016年11月23日 16:23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在日趋国际化的大都市里,如何才能复兴中国传统营造技艺?“让更多的中国建筑‘姓中’,而不是简单模仿西洋的建筑样式和工艺,这是一个值得当代文化工作者思考和讨论的重要命题。”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所长刘托在上海表示。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发起主办的“传统文化保护高峰论坛”19日在上海宝山罗店镇举行。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中科院、故宫博物院、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的文化和古建筑学者,以及浙江、福建、江苏的建筑工艺专家等20多人,在上海实地踏勘剖析罗店镇宝山寺仿唐木结构建筑群案例,总结复兴传统营造工艺的新经验。

与会专家围绕传统营造技艺的重新发掘、研发、再造、保护等提出建议。中国民俗学会原会长刘魁立等提出,应当就中国历代古法营造技艺的复兴制定国家标准。由于古代营造技艺部分失传、部分埋没民间,在复兴相关技术工艺过程中,涉及建筑、科技、文化和文物等多部门多源头管理,更需要一个整合各方的综合性评估标准,有助于激励更多后来者加入到复兴古建筑营造技法的行列中。

据了解,在上海市区两级政府部门支持下,上海佛教界、科技界进行研究立项、科技攻关,历时多年突破工艺难题、建成并持续维护大型仿唐木结构建筑群——宝山寺。

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郑长铃分析,被称为“宝山案例”的宝山寺重建项目,在研发、设计、施工过程中,其构件样式、模具尺寸、加工、装配方法及操作仪式,均遵循唐宋传统营造工艺与工序,整体诠释了晚唐时期建筑营造中艺术与结构高度统一的特色。工程项目也因此获得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

据宝山寺工作人员介绍,这一大型仿唐木结构建筑群,包含一个完全由纯木榫卯构造的核心区域,开放5年多来,经受住了自然环境和极端天气的多重考验,目前区域内的全木塔等项目,也已完成木结构模型科技攻关及抗震测试,将在不久后建成。

下一步,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还将总结“宝山案例”的经验,归纳相关工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面的可操作模式。为此,中国艺术研究院专家将该项目评为“仿唐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项目”。宝山当地还正式宣布设立“上海宝山寺传统木结构技艺传承馆”。(记者 许晓青、周玮)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传统营造技艺 宝山案例 中国建筑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