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争鸣 争鸣

让高雅艺术更多地与人民群众亲近

2016年12月05日 14:56 | 作者:缪迅 | 来源:东方网
分享到: 

有着55年历史、位于延安西路200号的文艺会堂,被誉为上海文艺家们的“家外之家”,许多著名画家、电影表演艺术家、歌唱家、戏曲表演艺术家、舞蹈家和作家都曾在这里留下深深浅浅的足迹。如今在改革的大背景下,文艺会堂也开始谋求转型。11月28日起,新编古装悲喜剧《命中注定》在这里连演6场,标志着这个从前的文艺家小天地将面向广大市民打开大门。

笔者从近日的电视新闻上看到,走进文艺会堂、和心仪已久的“艺术家小天地”零距离接触的市民们脸上洋溢着兴奋、充满着喜悦。有一位接受记者采访的市民这样表达着对文艺会堂向市民开放的喜悦:“走进文艺会堂这样一个‘高大上’的艺术殿堂,我们市民就像过了一个盛大又欢乐的艺术节,身上的文艺细胞仿佛也增加了不少”。

文艺会堂面向全市市民开放,说明了高雅和顶级的艺术殿堂只要走出封闭或半封闭的状态,就能充分放大其本应具备的辐射作与溢出效应,充分而有效地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其实,这些年来,在上海,不管是位于南昌路上的科学会堂和还是位于岳阳路上的教育会堂,都在逐渐地改变以往只向本系统开放、只供本系统使用的状态。很多市民都可以走进这三个“科教文”会堂,或信步走一走参观一下,或三五好友品茗小坐片刻。不过,和上海2300万之多的人口相比,有机会走进文艺会堂等高雅与顶级的“科教文”会堂的上海人,还是少了些。很多时候,更多的市民或来到上海游览的一些外地朋友,恐怕只是站在文艺会堂等高雅文艺场所的外面欣赏一下而已。

如今文艺会堂正式面向全市市民开放了。市民们可以走进文艺会堂来观看演出或参加一系列高雅而富有艺术韵味的活动,这能不让人高兴吗?笔者注意到,这几天来到文艺会堂的市民中有很多老年朋友,有些腿脚不便的老年人让家人推着轮椅,也兴冲冲地走进了文艺会堂。这情景好像是上海市民迎来了一个艺术的盛会、艺术的节日。看到这一市民与文艺会堂亲密接触的画面,很让人感动和感慨。

近年来,在我们上海,一方面是各级政府部门积极创造条件为包括外来务工者在内的广大市民增加“文化福利”。上海图书馆、上海博物馆、上海美术馆和众多的专业博物馆、高校博物馆、名人纪念馆、工人文化宫、少年宫等均已实现了免费对外开放。至于建在市民家门口或近处的区级影剧院等演出场所乃至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那就更是和市民群众实现了“零距离”亲密接触,每天都在为近悦远来的市民提供着免费或费用低廉的文化服务。

从市民们走进文艺会堂观看演出或参观的动人情景中,可以推想广大上海市民有着和高雅艺术零距离接触的热切愿望。有关方面能否尽可能地多推出些“让艺术走进大众,让大众走进艺术”的举措,相信广大上海市民尤其是很多老年朋友都会拍手叫好的。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谈到“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时指出:要“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上海所有的顶尖文艺活动场所应该让更多的市民能有机会走进去参观参观或以“公益票价”或比较优惠的票价,让各年龄段、各阶层的上海市民都有可能到文艺会堂等高雅文艺场所看上一场高水平的演出。

总之,文艺会堂等高雅科学、教育与文艺活动场所的大门应该多多地面向大众敞开,让广大市民有更多地机会受到美的熏陶、科学的普惠与艺术的滋养。这样做,不仅对加深上海市民的文化素养与科学素养、拓展上海市民的艺术眼界、提升上海市民的文化水准好处多多,而且对于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和科创中心的整体建设,对于上海社会文明和谐程度的提升,都将大有裨益。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艺术 高雅 上海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