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天下 天下

2016年经济发展回眸:惠民生,给百姓稳稳的幸福

2016年12月16日 07:36 | 作者:曲哲涵 林丽鹂 |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扶贫政策靶向精准、力度增大。今年,我国第三次提出年度千万减贫计划。428个县开展电商扶贫试点,2.26万个贫困村开展旅游扶贫。截至10月底,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项目开工率达99.4%,已有46万贫困人口“挪穷窝”,正在抓紧“换穷业”“拔穷根”。

去产能中的人员安置稳妥推进。11月1日,去产能大户辽宁省全面启动转岗再就业人员安置工作,54岁的张志伟跟公司签了内退协议:“国家给咱兜底,每月能开4000多元呢,生活不受影响。”中央财政已安排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用于去产能过程中的职工安置,多个省份签下“军令状”,职工培训有平台、创业可减税,多措并举确保每个离岗家庭尽快捧上“新饭碗”。

给特殊群体送上更多的温暖。10月1日起,伤残人员残疾抚恤金、城镇“三属”定期抚恤金标准等,在现行基础上提高10%;在乡老复员军人生活补助标准每年提高1200元……一年来,社会救助体系、职业保障制度、残疾人就业保障体系、老年人权益保障体系等进一步完善,稳稳托住民生的“底”。

这一年,民生改革更注重统筹协调,寻求共振效应。

政策并轨在提速。《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等接连出台,多省份已拿出明确的时间表;各地高考取消和调整加分项目,全国专项计划录取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9万余人……这些政策助推起点公平、机会公平与规则公平,进一步夯实社会发展基础。

改革协同性增强。新食品安全法实施后,多地出台了食品“三小”地方法规,兼顾就业和消费需求,形成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城市治理新模式。《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后,多个城市从居民生活实际出发,创新制度设计,支持网约车规范发展。一年来,不少民生改革广泛吸纳百姓意见,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发挥了“一加一大于二”的好作用。

强服务,添活力,让人人都有获得感

一年来,看得见的好日子,信得过的好政策,让更多人有了人生出彩的机会。

“手机上就能办营业执照,回国创业真是对了!”北京智脉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孟涛,是该市海淀区拿到“五证合一”电子营业执照的第一人。商事制度改革再次提速,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再次削减,简政放权,多方扶持,为创业创新开门铺路。

年初以来,多地试点注册企业场所“一址多照”,提高创业担保贷款额度,对高校毕业生创业税收减免,鼓励科研机构、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向创投小微企业优先转移科技成果……利好政策接二连三,人们追逐梦想更有勇气和底气。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1.46万户。

“在城里买房落户后,老担心村里会把我的地收回去。现在踏实了,等挣够钱就回乡养老、办厂。”在无锡打工的陈磊,老家是河南潢川农村,今年国家出台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政策,确权登记颁证,给了他一颗“定心丸”。目前全国开展土地承包确权试点的省份超过2/3。

11月,《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出台。“我们可以放心去打拼了。我的根在中国,不会考虑移民。”浙江民营企业家蔡会鹏认为,立法保护产权,进一步稳定了全社会的财产预期,增强了安全感和归属感。

“以前丢了身份证,得往返2000公里回家办。”在北京工作的湖北姑娘焦越说,“如今能跨省补办,什么都不耽误。”一年来,各地各部门强服务、优管理,不断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全国首个交通出行大数据开放平台“出行云”11月正式上线,居民的“手机地图”将会更精准。数据显示,70座大中城市里,已有69座城市共计推出316个政务APP,总下载量为2476.9万次。各级政府竞相拥抱“互联网+”,主动为公众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看病能预约,不用起大早排队;文化馆就在社区里,纸质书、电子书都齐全;地铁新线路又开工了,到哪儿都四通八达。”上海市民刘丽说,公共服务的提质增效,社会生活的文明有序,让她觉得像“涨工资”一样幸福。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不同的获得感,让我们对2016年真心点赞。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相信2017年的生活更美好!

编辑:秦云

01 02

关键词:民生 2016年经济发展回眸 惠民政策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