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回家路上的你 会不会也在担心“乡愁没了”?

2017年01月25日 17:10 | 来源:国是直通车
分享到: 

实践:花园城市、海绵城市、蔓藤城市会是未来城市样本吗?

那么新的问题来了,增量的中小城市如何选择有特色的发展模式和路径?

近些年,国内城镇规划建设中,花园城市、海绵城市等理念受到关注,这些“未来城市模型”的核心理念包括科学规划、突出园林绿化,强调城市的“弹性”、城市居民和自然的和谐共处。

春节前,崔愷在贵州黔西南一个几乎隐匿在山间的楼纳村里忙碌着,他参加了黔西南州万峰新区的规划项目。实践中,越来越多的知名建筑设计师、规划专家“上山下乡”,投身乡村建设。

地方政府乐见他们的到来,希望带来新的发展理念,破解二元结构,探索出城乡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用贵州黔西南州艺龙新区管委会主任田涛的话说,目标是实现“生产空间节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住、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但双方也会出现意见分歧。“我们开始画图时一些当地的规划专家担心路不是横平竖直,开车是不是不方便,路是不是不够宽”,崔愷回忆说,但是我们做过测算,按照当地的规模,问题不大。不一定复制大城市,路修得笔直,环越来越多,但是车开不快。”

“我们还曾经在浙江昆山的两个村子做改造,原本规划是全部搬迁盖成别墅,后来通过沟通,政府听取了我们的改造方法,开拓社区文化建设,搞些民宿,在村民自己房子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现在老百姓自发的比以往更积极的做自己家的改造”。

这些基于原有村落形态进行改造的规划图,呈现出形似“蔓藤”的路网格局和团组式的空间形态:“叶片”有大有小,由“叶脉”式的路网串联,避让出农田和景观,团组里有小网格,对外几处接口。崔愷的设计方案最终得到地方政府的认同,后来他想,能不能把这些经验梳理成新的规划策略?

“一是城景共融,塑造看得见山水的城市格局;二是组团式布局,传承聚落打造小镇;三是功能混合,检讨大城市因功能分区造成的交通负荷,分组配套激发活力;四是自由路网,改变以往横平竖直方格网的规划思路;五是尽量保留农田,延续生态农业的景观和现状。”崔愷把这种保护自然环境有机生长和人们自我约束式限制利益和欲望膨胀的规划策略,称之为“蔓藤城市”。它适用于乡村、中小城镇和大城市周边新区的规划建设。

点击进入下一页

图为贵州省黔西南州艺龙新区的楼纳村大冲组,一处几乎隐匿在山间的“世外桃源”。 中新社记者 肖欣摄

编辑:梁霄

关键词:回家 担心 乡愁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