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在低碳绿色中寻找正宗的年味儿

2017年02月04日 14:43 | 作者:梁江涛 | 来源:东方网
分享到: 

真正的环保,既要体现于日常生活中,又要从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做起,从每一位公民自身做起,关注身边的环保细节,践行每一个细小的环保行动。

不知人们注意到没有,“低碳春节”已成了一个热词。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燃烟花,放爆竹,逛庙会,亲人团聚,走亲访友等传统的春节活动,极容易造成奢侈浪费和环境污染。而随着全球变暖,健康环保的低碳生活理念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在新春佳节中节约能源、改变高耗能的生活和消费习惯,过一个低碳、绿色的春节假期是现代人们的希望。“低碳春节”不仅是一个时尚的话题,更是一种道德的选择,一种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去年春节,一位环卫工在网上发出“心愿帖”,走红网络。两名环卫工人手举心愿卡,发出呼吁:“年轻人,少放点鞭炮,让我老伴早回家过年!谢谢体谅!”众所周知,燃放鞭炮,既增加了环卫工人的工作难度,又是节日期间雾霾变本加厉的罪魁祸首。也是去年,春节一过,北京市就公布,春节期间优良天数为11天,同比增加两天,PM10和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41%和27%,而PM2.5平均浓度达到2013年开展监测以来同期的最低值。固然,数据的背后,是治理污染的不懈努力,但是,要想将低碳过节的风气一直保持下去,却需要公众参与的久久之功。

每一起污染事件都有着切肤之痛,雾霾之下的“心肺之患”,成为全民的集体焦虑。如果不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无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民群众也无法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民生幸福无从谈起。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国家发展与民生诉求最大的公约数之一。“会呼吸的痛”让人们渴望干净的空气和水,而节日期间,如何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不仅限于那些已为禁放鞭炮立下法规的城市和地区,每个人都能自觉做到不放鞭炮,不给空气增加污染因子,却是一个需要各方支招、多方发力的传统话题。

尽管人们的物质文明实现了新的飞跃,各种文化交融的多元社会,带来诸多新鲜的气息,然而对于过年的味道,各个不同年龄和阶层的人们都有一种莫名的失落感,衣食住行,翻天覆地,可每到过年却像丢了魂似的,春节只剩下花钱如水,吃喝玩乐,找不到纯正的年味儿。要看到,过年期间,能源短缺、资源匮乏、运力不足、一票难求、暴饮暴食、问题食品、商品质量、交通安全、燃放鞭炮等等,这些与国计民生、节能减排、生态环保密切相关的问题,在春节期间集中暴发,一览无余。

有人说,开宝马车,喝有污染的水,吸有污染的空气,不是人们期待的现代化。而更有甚者,春节期间的种种浪费现象,诸如水、电资源与食物资源的浪费,其严重程度,一点不比环境污染逊色。据调查显示,人们春节期间的浪费竟是平时的10倍之多!

大自然涵养了人类的生活习俗,也锤炼了中国人的文化理性。中华民族的先祖们过年时,朴素的生态理念代代传承,流进中华文明的血脉之中。古代人过年期间,除了祭天、祭祖、祭圣贤等外,自秦汉经唐宋至明清,全天下的人还祭大地和万物,俗称腊祭。皇帝赴郊外祭祀大地的前三天还要斋戒,祭祀必须按照预先礼部设置好的规程进行。而老百姓祭大地、“炸马虫”、闹元宵等等,则突出诉求风调雨顺,人寿年丰的主题。祭祀对象不单有农耕文化膜拜的各路“神灵”,还包括伤害庄稼的虫子、田鼠、野猪以及赖以生存的庄稼地、水沟、山林等等,百姓们还要给牛马牲口喂上饱食,让它们与人类分享人类过年的快乐。这一切,充分说明中国人自古就崇尚亲近大自然,与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和谐相处、节约资源的生态文明。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同时也是合家团圆、敦亲祀祖的日子。只有认同自然环境是人类的情感之依和人性之母这一亘古不变的自然法则,只有在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时,弘扬和传承艰苦朴素、生态环保的良好理念,以绿色的方式,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热切期盼,只有在理性消费的同时,注重保护环境,劲吹节约之风,以文明的方式,烘托出祥和、欢乐与喜庆的氛围,诉求对未来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只有始终确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要义,牢固树立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之本、发展之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才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唱响春节团圆的主题歌,让“低碳春节”这个网上热词真正成为现实图景,让久违的正宗年味儿从此回归本源。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春节 低碳 绿色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