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海口"海捞文物"调查:走私?诈骗?疑似文物从哪来

2017年03月20日 10:25 | 作者:陈磊 | 来源: 法制日报
分享到: 

渔民家里摆满“文物”

在琼海市,记者辗转联系上当地一位收藏界人士。

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收藏界人士告诉记者,“潭门镇渔民经常到西沙打鱼,从西沙意外打捞出来大量文物”。

在他的陪同下,记者从琼海市区赶到潭门港时,临近中午时分,十几位渔民在港口摆着海鲜摊位,卖对虾、石斑鱼、砗磲、贝壳,港口的渔船一艘挨着一艘。

潭门镇地处琼海市东部沿海,距离城区大约20公里,东面环海,南邻博鳌。当地有两个港口,其中,潭门港是渔港。公开资料显示,至迟自明朝始,潭门镇人就在南海打鱼讨生活,经常活动的海域包括西沙和南沙。

南海不但有海产品,还有丰富的海底文化遗存。

《人民日报》2011年11月中旬的一篇报道称,当年四五月间,海南省文物局和海南省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共巡查了西沙48处水下文化遗存,发现盗掘面积占遗存面积50%以上的有26处,有些沉船遗址中心区域已被盗掘一空。

来自中国新闻网的报道称:2000年以来,仅潭门边防派出所就缴获各类水下文物2000余件,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文物1000余件。

另有中国新闻网2012年6月14日的报道称,海南省文物局时任局长王亦平对媒体记者介绍说,南海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南海沉船量为124艘,按船货平均运载量计算可达5万件,目前发现的沉船总量在不断增加”。

2012年7月,《海南日报》刊发的一篇报道,提及1996年西沙华光礁1号沉船遗址被发现后,在巨大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来自海南省内外的不法人员齐聚潭门,非法捞取西沙水下文物,一些当地渔民甚至改行成为“文物贩子”。

站在潭门港岸边,那位当地收藏界人士指着港口说:“潭门当地的一些渔民从这里出海,回到这里的时候,有的就带回从海里捞起来的‘文物’,东西五花八门,捞起来就卖了。”

这位收藏界人士说,2015年年底,他听说一件事,“有一个船老大在西沙发现了一艘沉船,捞上来很多东西”。

“这一次非比寻常。”从那时起,这位收藏界人士一直关注此事。

记者追问,“这些被称为文物的东西到底是从什么地方捞出来的?”

这位人士说,“船老大特别神秘,谁都不见,没人知道具体是在哪里捞上来的”。

他告诉记者,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跟随一名从海口到潭门收购文物的人进入一个“出货”的渔民家,看见这名渔民家里摆满了捞上来的疑似文物。据这名渔民讲述,已经有人带着成箱的现金买走渔家打捞上来的几千件疑似文物。

编辑:梁霄

01 02 03

关键词:海口 走私 诈骗 文物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