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八宝山革命公墓推生态葬 墓园每份骨灰将有GPS定位

2017年03月28日 09:16 | 作者:蒋若静 | 来源: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 

7种生态葬方式

壁葬

从八宝山革命公墓主干道一直往北山走,第一站便是玉岑园,这里便是生态墓园的骨灰廊,是立体安葬的集中区域。在玉岑园正门,是一座全木质结构的牌楼,是该园的标志性建筑,也是该园的入口。进入玉岑园正门,正门两侧有一副对联:“玉岑回廊长留浩气,灵安仙山永慰英魂”。进入园中,只见园内亭台楼榭、雕梁画栋,设有山石流水,种满花草,是一座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的仿古院落。

北青报记者走了一圈之后发现,这是一个全封闭式的骨灰廊,依山势而建,道路蜿蜒曲折。孟宪铠表示,玉岑园的立体安葬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骨灰亭、骨灰墙、骨灰廊并搭配角亭。园中种植了松柏、玉兰、海棠、五角枫等10余种花草植物,堆砌景石营造假山,使园中的景色更加生动,富有层次。该园占地面积9600平方米,设计骨灰格位10020个。据悉,立体安葬是最节约土地的生态安葬方式,该区域自2014年5月开始投入使用,目前已经安放4000多份骨灰,每年可安放司局级骨灰800余份。

自然石葬

在各个墓区内,地上都零星地分布着一些小块的白色自然石,部分自然石前侧已经安放了逝者的纪念牌,代表已有逝者在此长眠。孟宪铠表示,自然石葬以锦带、海棠、松柏等常绿植物为背景,自然石作为地上标识,中间点缀金鸡菊等开花植物,形成独立景观。正所谓“无石不园”,这也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中重要的表达形式。

景观石葬是自然石葬的另一种方式,根据地形、地势特征由多个景观石错落堆砌而成,再以紫薇、鸢尾、玉兰、松柏等植物为背景,石间点缀兰花、大丽花、孔雀草等开花植物,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小型景观区。

骨灰撒散

骨灰撒散

在生态墓园小广场的西侧,立着一块大约一人高、15米长的弧形壁雕,上面镌刻着北宋画家郭熙的著名论著《林泉高致》。围绕着壁雕周围,平行搭建着一排弧形的长廊,里面还设有座椅可供家属休息。

紧挨着壁雕底部的土地,便是用作骨灰撒散的区域。逝者的骨灰放置在可降解骨灰坛中,深埋土层1米,不保留任何标志,使之融于自然。整个壁雕骨灰撒散区占地50平方米。孟宪铠表示,骨灰撒散可以使土地资源充分循环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未来,每个墓区都将设置骨灰撒散区。

花坛葬

孟宪铠告诉北青报记者,在整个生态墓园内,将开辟出多个小型花坛,用于花坛葬。例如在主干道南侧的一个大约30平方米大的空间内,结合墓园局部环境营造出自然花境,通过自然置石围合出花坛,栽种榆叶梅、红枫、丁香等10余种花草绿植,置石40余个,每一个自然景石都是一个墓碑。而按照传统方式修建墓碑为10余个,通过这种节地安葬方式目前可安葬40余个,使墓碑掩映在花境之中。

此外,花坛葬还有另外一种形式。在主干道两旁有几组石灯台,由于石灯台上方的空间较大,它们同时也是一个个小型的花坛,上面可种植花朵。孟宪铠表示,设计花坛的灵感来源于汉代宫廷中的石灯台,形式简洁厚重,文化内涵丰富。它既能起到装饰作用,同时又具有安葬功能,每个石灯台的花坛内能安葬2份骨灰。

编辑:梁霄

关键词:八宝山 革命 公墓 生态葬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