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让遗嘱成为每个人的“家庭宪法”

2017年04月18日 17:38 | 作者:奚冬琪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在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里,人们纷纷忙着扫墓、祭祖。而说起“身后事”,近年来,订立遗嘱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尚绍华就提交了《关于加强、规范遗嘱库建设的提案》,呼吁国家要关心以中华遗嘱库为代表的公益遗嘱库的发展和成长,关注老年人离世后的财产处置和权益保护,让家庭更加和睦。

其实,在此之前,尚绍华已经连续多年提出和遗嘱库相关的建议,并一直根据其发展状况和遇到的问题不断对建议的内容进行调整。而多年提案的背后,也离不开中华遗嘱库管理委员会主任、民盟中央法制委员会副主任陈凯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提前立遗嘱,才是对活着的人的爱”

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交民巷的中华遗嘱库,每天都要迎来上百位前来咨询和订立遗嘱的老人,68岁的王秀珠(化名),就是其中的一位。

王秀珠很早就预约了中华遗嘱库的遗嘱登记和保管服务。虽然对于很多中国人尤其是中国老人来说,遗嘱是一件讳莫如深的事情,但王秀珠却因为自身的经历,不但不避讳谈起遗嘱,反而主动要求订立遗嘱。

几年前,王秀珠的独子因突发心脏病去世。为了继承儿子留下的房产和财产,王秀珠和老伴跑了很多地方、走了很多程序,才办妥了相关手续。3年前,王秀珠的老伴又因病去世,去世前,甚至连银行存款的密码都还没来得及告知。“家里的钱一直都是我老伴管着,他走时我不在他身边,他又没有遗嘱,而且当时我手头的现金都用来给他买药了,我甚至连火化费都拿不出来。”王秀珠说,之前继承儿子财产的过程让她觉得身心俱疲,而且时间漫长,这次老伴存在银行的钱,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取出来。

在两次和“继承权”进行“拉锯战”的过程中,王秀珠了解到:其实,如果儿子和老伴生前订立过遗嘱,对财产的分割甚至银行卡的密码做出了说明,事情就简单多了。“以前怎么会想到立遗嘱啊,大家忌讳还来不及呢。可现在我明白了,提前立遗嘱,交代好身后事,才是对活着的人的爱。”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经历,王秀珠在看到中华遗嘱库的宣传材料后,很快就进行了预约。“我儿子虽然去世了,但儿媳改嫁后仍旧对我很好,我以后想把财产留给她。但按照《继承法》,她并不是法定继承人,所以我现在把遗嘱立好,省的将来再有纠纷。”

近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像王秀珠这样的老人,选择通过订立遗嘱来安排自己的“身后事”。在中华遗嘱库的登记中心,常能看到穿着非常正式的老人来这里进行遗嘱订立。订立完成后,许多老人还要拿着遗嘱证和工作人员合影留念。因为在这些老人看来,这是他们人生中的一个重大仪式,也是一个郑重的决定。

据了解,中华遗嘱库目前已保存了5万多份遗嘱,为7万人提供了咨询服务,并且还有3万多人已预约并等待订立遗嘱。在5万多份遗嘱中,已有400多份在老人去世后被提取,其中涉及法律诉讼的遗嘱,也都被认定为真实有效,并得到了圆满解决。

编辑:梁霄

01 02 03

关键词:遗嘱 家庭 宪法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