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探访课外教辅机构:有孩子盼着上 有孩子上到哭

2017年04月28日 10:18 | 来源:广州日报
分享到: 

八一八

“培优揽尖”的学而思

2003年创办于北京的学而思,靠奥数起家。根据创始人之一曹允东的回忆,北京有个“迎春杯”(一项传统中小学数学比赛),创业团队在当时做了一个相应的产品,名字就叫“迎春杯”比赛复习班之类的。他们把历年考试分类,第一年就吸引了100多个学生。此后几年间,学而思越做越大,布点全国,目前在广州就有30多个教学点。

学而思的全称是“学而思培优”,广州一教育机构的高管表示,其实补习热一直都存在。在很多年前,不少公办学校周末都补习,因此补习文化并不是由于教辅机构出现后才有的,而是需求本来就存在,公办学校不允许补习后,教辅机构填补了这一块空白。

早期的教辅机构,更多的是基于提高的需要,而非拔尖的需要,也就是针对学困生,希望通过补习,让他们跟得上学校进度。学生哪个地方薄弱、欠缺,就有针对性地进行加强,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

以前的补习更多是立足于与学校同步,而不是超前。但是渐渐地,一些“牛娃”想扩大自身优势,又或者是希望在同水平的学生中再度脱颖而出,也去开小灶。学而思“培优”概念的提出,正好迎合了这群牛娃的需求。慢慢地,越来越多“牛娃”进入了学而思,其他家长发现,在学而思上课的孩子成绩都很好,便也领着自家孩子去学。目睹了尖子生的带动效应,如今不少培训机构也在抢优质生源,一些机构开设了“零元班”“一元班”等,学生成绩达到要求就可入读。

热衷升级追名师的家长

在学而思里,按照孩子们的不同程度,分为基础班、提高班、尖子班、超常班、集训队。每学期有期中测和期末测试,成绩达到了一定的分数线,就可以升级。这对于孩子来说,算是一种荣耀,有的孩子为了升级,会很努力地学习。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小升初阶段,如果把在学而思尖子班,甚至是超常班、集训队的经历写在简历里,是获得优质民校青睐的重要砝码。家长董女士告诉记者,有个孩子,数学和英语都在学而思超常班,他妈妈整天在家长群里说,从来没有管过孩子,实际上这孩子从幼儿园中班就开始上学科辅导班了。到机构学习之余,还花了大把“银子”请家教,为的就是把孩子送进超常班。除了热衷于升级,一些家长还喜欢追“名师”。学而思家长群里,有一些口口相传的名师,有的家长瞅准了这个老师,不管这个老师在哪个时间段、哪个教学点上课,都要排除万难报他的班,然后调时间,打车到离家很远的上课点追着老师上课。

编辑:梁霄

01 02 03

关键词:探访 课外 教辅 机构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