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28岁志愿者魂埋芦山 母亲讲述儿子的“侠骨柔情”

2017年05月15日 13:06 | 来源:四川日报
分享到: 

【送别】

“如果再有一次机会,我想他仍然会选择来到芦山。”——宋欣承

5月10日上午,记者抵达乐山市夹江县人民公墓,贾剑波的葬礼在这里举行,墓碑前堆满了悼念的花圈和黄菊。

其中一些花圈,是他的同事和学生送的——贾剑波到芦山做志愿者前,曾在成都石室联合中学任体育老师。他生前教过的学生们已临近中考,但听闻噩耗,学生和家长们还是自发组织到夹江来为他送行。

“他很活泼,脑子灵活。”贾剑波的同事张笑回忆,年轻人之间爱开玩笑,大家拆开他的“波”字,喊他“三皮”,“三皮特别专注教学,他辞职前,带领的学生每年都获得成都市太极拳比赛一等奖。”

在大家的叙述中,记者逐渐了解惨剧发生的经过:

5月7日凌晨,因天气预报大雨将临,贾剑波和宋欣承骑着电动车,赶往位于芦山县龙门乡青龙场村的大爱残疾人手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准备收拾露天存放的由合作社残疾人制作的木制手工艺品。

在雅安市芦山县工业集中区,车祸突如其来。电动车撞上路边的石墩,贾剑波当场死亡,宋欣承被送往雅安市人民医院急救。

贾剑波是家中独子。在墓碑前,他的母亲席利霞和父亲贾志高失声痛哭。

而宋欣承仍躺在医院病床上,没能到场参加葬礼。

她在给贾剑波生前好友李孟旗发的短信中写到,“我会尽快好起来,还要帮着照顾他的爸爸妈妈,希望能转告叔叔阿姨,投身公益是贾剑波一直以来的心愿,如果再有一次机会,我想他仍然会选择来到芦山。”

【侠骨】

“这里,更需要我!”——贾剑波

为什么选择到芦山?4月下旬记者在芦山采访贾剑波时,问过这个问题。

“我心中总有一种召唤——这里,更需要我。”贾剑波答。

2013年,刚参加工作不久的贾剑波利用暑假奔赴芦山担当志愿者,为灾区孩子们开展武术、心理辅导等志愿活动。这次短暂的芦山之行,让他看到了山区乡村教学条件和资源的匮乏,也感受到了山区孩子对新鲜知识的渴望。“我想为他们做点什么。”

但真到辞职的时候,却并不容易。“一开始我是反对的。”席利霞说,当时觉得,儿子当教师,工作收入都很稳定,为什么还要折腾?

2016年底,贾剑波终于说服了父母来到芦山,还拉上了宋欣承,一起去“为当地的残疾人和留守儿童做点事”。

宋欣承说,自己没有太多犹豫便答应了,“我们因志趣相投走在一起,他去哪里我便去哪。”

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贾剑波到芦山后发现,地震后的龙门乡一带集中流转土地,打造龙门古镇旅游景区,大量村民外出打工,村里多剩下老人和小孩。他便和宋欣承分工合作,为当地的留守儿童和残疾人分门别类地制定了武术课程和手工艺制作课程。

武术,给这些寂寞的留守孩子们带去不少温暖和快乐。在采访中,贾剑波曾欣慰地告诉记者,一段时间后,明显发现武术班的孩子们变得开朗了。

患有先天性脆骨症的青龙场村村民张燕,则是“残疾人太极拳”课的受益学员之一。“几期课程学下来,感觉对身体很有帮助。”

这样还不够。“贾老师跟我们说,‘武术练习主要目的是强身健体,要真正帮助残疾人自强自立,还要给大家创造工作机会和稳定的收入来源’。”张燕回忆。

于是,贾剑波和宋欣承还利用大爱武术文化传播中心创办的芦山县大爱残疾人手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大家用当地盛产的一种木材,制作木制手串、项链在景区售卖,实现居家灵活就业。

编辑:梁霄

01 02 03

关键词:志愿者 儿子 母亲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