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从共享单车到充电宝 创业风口还是资本做局?

2017年05月19日 09:44 | 作者:庖丁骑牛 | 来源:新华思客
分享到: 

为什么“共享经济”标签下的公司们,能获得资本市场的如此青睐?

“共享经济”背后的融资故事非常庞大——比如现在满大街都已经是共享单车,早已集齐彩虹色,摩拜已进入E轮融资,总额3.55亿元,ofo的D轮融资融到了5.8亿元;而“共享充电宝”的三家公司小电科技、街电科技、Hi电科技,则总计获得融资7.5亿元人民币;更早一点挂上“共享经济”标签的滴滴,最新一轮的融资规模更达到55亿美元。

融资金额看上去很大?估值更大。单车领域,ofo和摩拜的估值均达到10亿美元;成立5年的滴滴出行,估值更是达到500亿美金——而这一切,是在实体经济仍待提振、大量投机资金被严格调控、金融加强监管、去杠杆、收紧资金出海通道等大背景下实现的。

500亿美金的估值是什么概念呢?百年历史的美国巨头通用汽车,市值500亿美元;特斯拉,市值510亿美元;京东,575亿美元;百度,663亿美元。

为什么“共享经济”标签下的公司们,能获得资本市场的如此青睐?这么高的估值有价值吗?这其中到底真的是未来新经济的发展方向,还是一场资本的击鼓传花游戏?

估值

估值,顾名思义,就是你觉得这公司值多少钱,评价这公司能达到的预期价值。传统的估值方法有很多,比如考虑一个公司的现金流之后折算资产价值,或者运用市盈率、市销率、市净率等指标对比同行业其他公司,看看大体这个行业什么水准,等等。

但在互联网企业的估值中,传统的理论一般都不太适用。一般来说,项目早期肯定没有盈利,估值更多看市销率;如果再早一些,就看行业空间、看创业团队和商业模式,估值几乎可以是行为艺术,用业内的话说,“不是拍脑袋,就是拍大腿”。

那么,拿滴滴或者共享单车来说,这么高的估值,有道理吗?

从基本面上看,中国有庞大的人口,移动互联网普及为互联网创业提供了庞大的潜在用户和待激活的市场,加之国人高频次的出行需求,和打车难、最后一公里的痛点,滴滴和共享单车的高估值有其合理性。

用软银亚洲投资基金首席合伙人阎焱的话说,“如果你是一个线下公司,估值不可能非常高。因为你的成长,只是一个传统商业模式的成长速度。只有当你把所有业务都在网上完成,你的成长性才有可能飞快,估值的可测量性才会这么高。”在国际上,Uber的市值也超过了通用、福特、本田等诸多汽车制造商。

但要维系天量的估值,让投资人们看到盈利预期,却不是太容易。要么,你有高高增长的业务和盈利支撑,要么,你就得给资本市场讲出新的故事。否则,高估值只是空中楼阁,泡沫总会破——这样的例子,在创投圈屡见不鲜。

以滴滴为例,在垄断后的补贴取消和相关新政策的影响下,滴滴丧失了价格优势,流失了注册司机数量。数据显示,滴滴的活跃用户呈现下滑。新一轮融资中,滴滴的新故事,是要依托人工智能技术优势,已具备条件“在智能驾驶和智慧交通方面取得系统性突破”。看上去,这一故事的兑现还需较长时间检验。

时下最火的共享单车也不是没有风险。一是巨额的押金池如何监管;二是无桩单车给城市管理带来的难题,管理部门还没有明确的态度。这种政策风险不会不来,只会迟来。

因此,站在投资者的角度,逻辑就很明确:要么想办法呵护好这些独角兽的天价估值;要么做出更高的估值卖给下家;要么等待上市,让公众投资者来买。

这看上去很像一个击鼓传花的资本游戏。每个人都在等人接盘,也深信有人接盘。

编辑:梁霄

01 02 03

关键词:共享单车 充电宝 创业 风口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