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18年40余万所小学消失 它们校舍的“身后事”咋办

2017年05月24日 08:59 | 作者:袁贻辰 |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还有老人说,自己平时要下地干活,年龄还小的孙孙没有时间整天照看,送到“周托”的幼儿园放心不下,到镇上的幼儿园还得骑着三轮车接送。

当地雨多雾多,因路面湿滑翻车是常有的事。一位老人在送孩子的路上因三轮车打滑,一老一小都滚进了山沟,所幸没有大碍。

住在学校对面的村民安仕虎,每天都盼着它苏醒。两年前,他结束在浙江的打工生涯回到村里。返乡时,他打定主意要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

这个在外地送过煤气罐、加工过水晶石的父亲,给成绩优秀的三女儿一口气换了三四个小学,却在小儿子面前犯了难。3个大点儿的孩子都能去寄宿学校了,唯独3岁的小儿子,年纪太小,村里又没有合适的幼儿园。

安仕虎咬着牙把小儿子送到了镇上一所相对优质的私立幼儿园,可第一个晚上他就没睡着,第二个晚上,他满脑子还是瘦瘦小小的儿子。

第三天,这个默默流了一夜泪的汉子,把儿子接回了家。小儿子哭着告诉爸爸,自己很想爸爸妈妈,说完躺在安仕虎怀里睡着了。

这个孩子如今从3岁长到了5岁,自家对门的学校依旧大门紧闭,杂草长了一茬又一茬。

放在过去,幼儿园不是必选项。安仕虎自己就没上过幼儿园,他曾经觉得幼儿园“可上可不上”,但在外多年打工的经验告诉他,“教育,一定得从娃娃抓起”。

闲置校舍可能改成幼儿园的消息传出后,他几乎下意识就作了决定,放下了其他选择,安心等待家门口的学校再度打开那扇蓝色大门。

他已经想好了,连接送孩子的时间都省了,“听到打铃再出门都来得及”。

在外务工的年轻人,重复着把一个个在外地出生的孩子送回大山的过程。和父辈不同的是,他们深知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因此,赵粉开办私立幼儿园的想法,得到了很多人的响应。

下地、喂猪、喂牛路过时,越来越多的人习惯去瞅瞅那扇大门。

不止一次,在镇中心学校有些逼仄的办公楼里,赵粉递上了装满沉甸甸签名的同意书。她的潜在竞争对手、村里的托儿所也有意将闲置校舍改建成幼儿园。

但是,双方的申请都被卡住了。

赵粉觉得自己的精力、时间、信心全都磨光了。一次沟通无果后,她给镇中心学校的工作人员发去短信:“我问你们,是不是没有关系这个事情就做不成?”

编辑:梁霄

关键词:小学 消失 校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