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200余张跨越半世纪的准考证寻主:帮人找回高考记忆

2017年06月07日 15:40 | 作者:张维 | 来源:新京报
分享到: 

30年时间,詹洪阁共收藏了200多张高考准考证。 本版摄影/陈鸿博

收藏

准考证来自古籍书店、古玩城、收藏家

新京报:为什么想到要收藏准考证?

詹洪阁:其实我从小学开始,就喜欢收集独特的、具有欣赏性的东西。后来我开始收藏钱币。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收集抗日救亡史料和教育史料,我最钟情的还是教育。不论什么年代、境遇、党派,都离不开教育,教育是永恒的话题。

教育史料包括很多种,比如同学录、毕业证、录取通知书、学生证等。准考证是我收藏的教育史料的一部分。

新京报:还记得第一张准考证是从哪里收集来的吗?

詹洪阁:应该是1987年前后,我淘到了一本金陵大学(后主体并入南京大学,记者注)的同学录,里面夹着两张准考证。一张北京的,一张南京的。一个1951年,一个1953年。都是小薄纸,已经泛黄。1951年的那张,上面贴着一张男生的黑白照,上面写着“华东、东北高等学校一九五一年度统一招生准考证”。上面列了十条“试场规则”。

新京报:一般都从哪些渠道获取这些准考证?

詹洪阁:收藏家都有各自的收藏渠道。我的渠道就是走访全国各地的古籍书店、古玩城等。还有一些收藏家之间的内部交流。上世纪80年代末,我刚好在一家外贸公司工作,经常出差,可以去全国各地淘旧书、旧册子。

准考证主要是夹在册子、杂志和旧书里面。特别是教学参考书或课本。少部分是夹在同学录里面的。

新京报:到目前为止,一共收集了多少张?时间跨度是怎样的?

詹洪阁:大概有两百四五十张,没有统计具体数字。新中国成立后最早的是1951年的,再往前还有民国的,但比较少。最近一张是2000年前后的。

以前我一直好奇,这些东西这么珍贵,为什么会流失到社会上。后来考证,这些准考证应该都是因为搬家、动迁,或者“文革”等原因,流失到外面的。刚好被我这个有心人给收集了。我还没有遇到自己卖自己的准考证或毕业证的情况。

编辑:梁霄

关键词:跨越 半世纪 准考证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