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浙江记者见证高考17年:高考餐高考房需求减少

2017年06月09日 16:03 | 作者:沈蒙和 | 来源:钱江晚报  
分享到: 

形式在变

两天考完了,但高考远没有结束

我当年高考是在盛夏7月,考了三天。杭州的夏天,你懂的,考前最担心的是中暑。后来采访高考,常常要在室外待几小时,反而不觉得热了,因为考试时间改到了6月初。今年理论上更加轻松,因为选考科目提前考,6月高考只剩语数外三门课,两天就能结束战斗,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那天旁听最后一课,听杭高高三(8)班的同学说起,全班的“散伙饭”定在了晚上6点。5点考完英语,6点就去聚餐,如此匆忙,而且班主任规定,不能吃到太晚,因为班里有好些同学要赶赴全国各地,参加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换言之,他们的高考还远没有结束。

最早出现“高校自主”招生时,各校的考试时间多半都在二三月间,一些高校还自发组成了若干个“招生联盟”,进行统一笔试,一度出现了“小高考”的盛况。我的高考采访季也相应提前了。这两年“自主招生”考试又统一挪到了高考之后,等于高考季又在无形中延长了。

目前来看,最长的高考季肯定要数今年,因为浙江实施新高考,选考成绩计入高考总分,2017届高考生的高考其实从2015年首次学考选考就开始了。他们的高考,我已经采访了20个月,然而还没有结束。

从旁观者的角度看,这届高考生是辛苦的,也是幸运的。说他们辛苦,是因为高考的时间跨度延长了,高一要选定选考科目,高二就要参加选考,没有一丝懈怠的机会。说他们幸运,是因为比从前多了许多选择的机会。从考试科目来看,新高考不再是文理分科,除了语数外三门必考科目,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和技术7门都是选考科目,可以在其中任选三门,随意排列组合。在高考同时,他们还能走别的升学通道——参加省内外高校“三位一体”、自主招生等等。简单地说,“一考定终身”已不复存在。

心态在变

高考餐和高考房,需求减少

我最早开始做高考报道,有个主题是高考经济。因为以前面对高考,许多爸妈如临大敌,要做出万全之策,否则一旦出现失误,要后悔一辈子,所以不仅各考点门口的陪考大军声势浩大,附近饭店、酒店的高考餐、高考房也应运而生。

但是从新高考首次选考开始,陪考大军人数锐减,今年4月那一次,我在考点门口都找不到可以采访的陪考家长,所以写了篇稿子,叫《史上最没有气氛的高考》。因为大家都对此习以为常了。这两天的语数外考试,陪考大军才算出动,但规模也远不如往年,更像是一种仪式,给孩子办成人礼,用眼睛、相机、手机记录这特殊的一刻。我在杭高贡院校区蹲点,毛估估媒体、交警、志愿者、爱心车队等助考团的人数占了近一半,剩下的才是家长。

考生们大都从容赴考,第一天考试,学霸提前交卷的消息此起彼伏,除此之外,杭州各考点连准考证补办等小意外都没有发生。平静,居然成了高考首日最大的新闻。

“是没什么好紧张的,又不是第一次高考,我上回英语考得不错,这次的英语考试也不用考了,考一天就够了。”一位考生如是说。估计,新高考实施后,高考餐和高考房的生意会越来越艰难吧。

昨天下午5点,新高考的第一次亮相,落幕了。从1977年12月到2017年6月,高考站在了一个四十不惑的结点上。

高考从来就不是单纯的考试,已经成了多少个人与家庭向上流动的重要途径,很多人把解决阶层固化、实现阶层上升的使命,完全地交付于它。大家也认同,高考是目前为止最为公平的一个选拔人才的方式。这些是40年来未曾改变的。

但变化似乎更多更明显。考试时间变了,从两天到三天再到两天;考试总分变了,从710到810又到750;考试的形式变了,“3+2”、“3+X”、“7选3”……而对于浙江考生来说,最重要的是,新高考带来一个巨大的变化——“一考定终身”退出历史舞台。

本期周刊,跑了10多年高考的记者,新高考的首届考生,鼎鼎大名的“77届”,研究教育的专家,他们细细讲述了高考的变与不变。(本报记者 沈蒙和)

编辑:梁霄

01 02

关键词:浙江 记者 高考餐 高考房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