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带着书画去旅行:乾隆南巡中的艺术生活

2017年06月21日 16:06 | 来源:美术遗产
分享到: 

了解这些,再通过台北故宫博物院推出的“行箧随行:乾隆南巡行李箱中的书画”特展中的相关书画,了解其巡幸游历的艺术生活,从中引申出一些关于乾隆的新话题,也不失为一次有趣的尝试。

图04/展出的《富春山居图》(子明卷),此画虽为赝品,但被乾隆误当作真迹,在南巡中多次携带,并在画上题写题跋,几乎填满了所有空白。

私人定制游览图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对江南魂牵梦萦,主宰天下的帝王也概莫能外。相对于现在的孩子14岁就可能“周游列国”的幸福生活,乾隆十五年(1750),年已40岁的乾隆皇帝还从未亲访过江南。他对江南的所有印象与知识,皆构筑在相关图籍或他人的描述上。每当想到即将到来的江南之行,自然充满兴奋和期待。展览的第一单元即是“行前准备”,主要展品是清代董邦达(1699~1769)的《西湖十景图》卷。

董邦达是浙江富阳(位于现杭州西南部)人,自然对西湖风物十分熟悉,他善用枯笔皴擦,设色淡雅,笔墨松秀,乾隆非常喜好他的画,加之又正好姓董,所以认为是继承书画家董源、董其昌一脉正统,以“三董”并称。乾隆十五年,已经是内阁学士、吏部右侍郎的董邦达绘制了这件《西湖十景图》卷。当年二月,作为臣工在南巡前提供的“江南旅游资讯”,这幅画勾起了乾隆的游兴。

虽名为“十景”,画上却标出54个景点,将西湖可游处扩增5倍以上,犹如一张西湖的景点导游图,实为“招游”之作。乾隆认为此图笔墨精妙,出类拔萃,特在其上题诗,诗句最后有“明年春月驻翠华,亲印证之究所以”,流露出他对游览西湖的期待之情,打算于明年春天南巡时,印证实境与画境的异同。

图05/清董邦达《西湖十景图》(局部)

若在这些景点中找寻我们熟知的西湖十景,会发现有一处异常,就是“南屏晚钟”一景。这是有关净慈寺的景点,黄昏时寺中清越悠扬的钟声响入云霄,发人深省,故称“南屏晚钟”。但在画里却写成了“南屏晓钟”,这是偶然的错误吗?其实这处是有意改之,春天正是南巡的时机,而乾隆也只在白天游览名胜,所画景点也应该只是白天可以领略到的,所以把“晚钟”改为“晓钟”。这与张宗苍进献的《吴山十六景》图册,有关夜景的名称一律改为白天一样,因此这不愧是一件乾隆皇帝的私人定制游览图,画家在卖力地推销家乡的优美景点,天子的尊荣由此可见一斑。

除了收集美景的相关资讯,行前准备还包括出行的各方各面:按照清代制度,皇帝巡行,凡是经临之处,地方官员必须预先拟好行进路线,依照行程段落分段绘制,详细注明行程起止、驻跸(特指帝王、后妃出行暂住)行宫位置、州县沿革、史迹源流、山川名胜等内容,进呈御览认可后方能筹备。乾隆首次南巡共分18程,全程5800余里。特展中展出了第11程和第12程纪程图册,绘制了从扬州府江都县至镇江府金山行宫等处的地理形势。各册图文并茂,青绿设色淡雅朴素,构图简洁,每册可以说是一件小型地图。


编辑:杨岚

1 2

关键词:乾隆 南巡 书画 带着书画去旅行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