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民办机构的“密考”,其实是一场共谋

2017年06月22日 15:21 | 作者:周山 | 来源:羊城晚报
分享到: 

据《半月谈》报道,五一假期,某地一家知名民校组织了小升初密考,打着校园开放日的幌子,有2500多名考生参加了考试。公办学校也毫不示弱,最近一些公办重点初中也偷偷组织了密考选拔重点班学生。对外说是“面谈”,实际上还是一种变相的考试,比如奥数题就要口述出解题过程和答案。

国家虽然明令禁止义务教育阶段组织各种形式的考试选拔招生,但各种密考层出不穷,一些培训机构更是深度参与其中。报读这些民办名校,最重要的就是看各种学科比赛名次以及一些知名培训机构的统测排名,比如孩子有华赛杯、小英赛等奥数、奥英奖项,或者培训机构统测排名在全市前1000名,就可能被录取了。即便是公办学校,也同样看重培训机构的统测排名。比如排某机构前300名的学生,才有资格参加该校小升初重点班的选拔考试。

培训机构变相考试,替学校选拔招生,是公开的秘密。政府苦心打造的就近入学、电脑排位、禁止考试等看似公平的措施,很多都被各种民间的考核突破了。而采纳这些选拔结果,又是名校的一致需求。名校理由很直接:最终都是要通过高考、重本率定输赢,学校成绩甚至最后影响到地方政绩。那么从生源入手岂能不靠分数定优劣?政府再努力消除唯分数论,民间都会迅速发明一套又一套的标准体系。不让搞奥数,还可以有很多杯赛。何况这都是参与其中的学校、机构和家长认可的,怎么会有人向教育部门举报呢?

当义务教育行为被培训机构牵引后,正常教学秩序就可能出现混乱。培训机构为了见效快,几乎都要超前、超量教育,最大程度压缩学生消化、领悟、吸收的时间。培训班所教的知识点普遍超前于国家教学大纲的进度。比如奥数题会要求小学一年级阶段完成乘除法教学,而正规学校二年级下学期才开始学除法。如果这个跟不上,家长和孩子脸上都会无光,相反,跟得上的学生,连班主任都会对其厚爱三分。由此,违背规律、拔苗助长的后果不再会被检讨,各家都陷入到“军备竞赛”中。

所以培训机构能迎合市场需求,也是靠抓住了教育制度的痛点。培训机构深知名校们为了面子,绝对不愿意招一些“没有前途”的学生,不愿就近入学导致“差生”入校。至于民校,因为允许考试选拔,就更公开和有恃无恐,可以把面试变成俨如笔试的考核。既然考试大体能验证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除此以外又无更明确的标准可用。那么,分数、名次自然就会继续发威,压倒任何软性的“素质教育”“人文底蕴”了。

因此长期以来,很多地方培训机构的违规行为很少会被深挖、清理和压制。义务教育阶段要有效切断公校、民校联合培训机构考试招生的利益链条,可谓难上加难。毕竟学生成绩,最终还会影响一个城市的形象。如果大部分城市都以重本率等指标为重,本地也无法置身度外。这种价值观的形成已非一朝一夕,短期内不易破解。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机构 培训 考试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