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共享”五花八门 专家观点:共享需解决社会痛点

2017年06月26日 10:55 | 来源:北京晨报
分享到: 

吴婷婷/摄

共享图书

借着共享经济的东风,图书也搭上了“共享”的直通车。记者关注了一个面向全国范围内借书的公众号。根据借阅规定,该借书公众号收取送书时的服务费(起始价+押金×2%)和押金,押金一般等于图书定价,还书后押金全额退款。这个共享图书最令人心动的规定是不限制借书数量和借阅时间,还书时读者自费找快递公司按照指定地址寄回即可。记者尝试借阅两本图书,均显示24小时发货,总计70元,订单页面显示服务费为9.4元,押金为70元,总计记者需要交纳借阅费用79.4元。

共享雨伞

5月,深圳福田、南山街头悄悄地出现了一种新鲜事物,那就是共享雨伞。这些共享雨伞随意地置放在马路栏杆上,和共享单车一样想用随时可以取走,合上伞柄就算完成归还,押金19元,租金每半小时收费0.5元。6月22日共享雨伞登陆浙江杭州市,不过寿命不足24小时,当天就被城管请“下架”了,原因是“这类共享雨伞具有租赁属性并且以营利为目的,并存在占用公共设施的情况”。

■专家观点

共享需解决社会痛点

出租≠共享

中关村信息消费联盟理事长项立刚在接受北京晨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如今火爆的共享经济从很大层面来说是出租的更高级表现形式,“我认为顺风车、一部分民宿是实实在在的共享经济,是将自己多余的东西分享于他人。但现在人们常说的‘共享’其实是渗透了新元素的商业形式,比如引入新的管理、结算模式,让交易变得非常简单。”项立刚举例说,共享单车其实就是出租单车,其发展势头强劲是因为它解决了人们日常生活中自行车存放不方便、需要防盗等痛点,但骑共享单车却不用担心以上问题,“所以虽然它也是出租的形式,但减少了社会成本、方便了人们出行,是对出租形式的改进和提升。”

进场≠成功

记者注意到,尽管共享经济声势浩大,却已经有部分“共享”企业因为丧失市场竞争力而迅速退出,但是同时也有很多企业借着“共享”闯进市场。那么什么才是有前景的共享产业呢?项立刚认为,并非所有“共享”就是好东西,共享要解决有痛点的问题,“比如说共享汽车,其价值在于汽车毕竟还是一个大件,而且受限购的影响,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购买,因此共享汽车可以有其服务的市场。”反之,有些共享项目价值低,不能成为广泛的需求,因此发展前景不明朗。他说:“比如像共享篮球,首先篮球的价值就不高,打篮球也不是社会大多数人的需要,而搭建共享篮球的平台,成本却比较高,盈利变得比较困难。同样,共享雨伞的问题也在于价值太低,地铁口10元一把就可以买回家。所以价值比较高,使用的范围比较大,大家都需要使用,这种东西成为共享的可能性就比较大。”本版撰文 北京晨报记者 吴婷婷 除署名外网络图片

编辑:梁霄

01 02 03

关键词:专家 观点 社会 痛点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