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北上广情结明显松动 新一线城市抢人竞争白热化

2017年06月28日 11:25 | 作者:杰文津 谷训 赵小帅等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抢人”竞争白热化,户籍管理、创业环境和人情是核心

值得注意的是,人才流动所形成的新趋势,并非仅仅缘于一线城市的人口政策收缩与资源承载力不足,“新一线”城市对大学毕业生的争夺竞争日趋白热化,核心“套路”包括:

——松绑户籍限制。

“对我而言,毕业后能在大城市落户、买房就是最实在的。”家在贵州的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本科应届生吴潼说。他毕业选择留重庆发展,已与电子科技领域一家顶尖公司签约。

城市户籍仍意味着资源与福利。目前,一线城市的户籍政策普遍收紧,北京2017年将继续削减近半大学生留京户籍指标。相形之下,成都、武汉、重庆等城市则纷纷出台针对大学生的宽松户籍政策。

成都允许外地高校毕业生在创业地办理落户手续。武汉的“百万大学生留汉计划”规定:毕业三年内的普通高校大学生,凭毕业证即可申请登记为武汉常住户口;超过三年的,符合简单条件也可申请。

——通过优惠和扶持政策营造优越创业环境。

四川美术学院的布志国是河北邯郸人,他毕业后选择留在重庆任教,并成立了漫达文化公司。在川美大学生文化创意微型企业园中,他以每月不到千元的成本取得了经营空间,校方对大学生创业的多项补贴,让他找到了优秀的合作伙伴。再加上当地税收的优惠政策,短短两三年间公司就站稳了脚跟。

通过优惠政策营造优越创业环境,吸引优秀人才,是很多“新一线”城市地方政府和高校的普遍做法。

据重庆市就业服务管理局的数据,2015年以来,重庆市累计资助创业项目595个,发放资助金1665万元。减免担保费3000余万元;成都市将创业培训补贴、创业实体补贴、孵化创业项目补贴和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对象,都扩大到所有在校大学生;武汉的“创谷”,则是由政府拿出最优质的城市土地等资源,交给创新创业者经营使用。

——发掘校友资源吸引人才。

“一个同学眼尖,说那不是雷军吗?然后大家就呼啦啦都围上去了,特别兴奋。”武汉市招才局招才引智工作部部长王凤,向记者描绘小米公司董事长兼CEO雷军回到母校武汉大学时的情景。

雷军是武汉市“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的首批“招才顾问”。“目的就是让‘大咖’校友成为武汉的名片,引来更多人才。”王凤说。记者了解到,为了在城市之间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武汉大力发掘“高校之城”的校友资源,用青春回忆与“大咖校友”的魅力,大打感情牌。

留在成都创业的电子科大毕业生罗敏告诉记者:“大多数电子科大的创业者,初期都受惠于学校的各项支持。而且同学们经历了校园文化的熏陶,往往有共同的价值观,更容易沟通,所以公司用人更青睐校友”。

“大学生用脚为宜居宜业的城市‘投票’,哪里有发展的希望就去哪里。”中国人民大学法治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旭教授说。

编辑:梁霄

01 02 03

关键词:北上广 新一线 城市 白热化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