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延寿县秋实果蔬家庭农场场长张延峰靠特色种植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2017年07月18日 15:07 | 作者:郝欣 | 来源: 哈尔滨日报
分享到: 

  从泥草房到科研楼 “葡萄王”走上科技路

  走进万宝村,红顶黄墙的房舍整齐有序,街道干净整洁,湿地公园的清新景色,让人心旷神怡,犹如“世外桃源”。

  “以前,一家4口人挤在45平方米的泥草房里,夏天漏雨、冬季透风,一住就是20年。”用张延峰自己的话说,那时候的生活不光苦,还没有尊严。

  2013年,为支持张延峰扩大葡萄种植产业,延寿县政府投资25万元、张延峰自筹25万元,建设了占地面积400平方米,集办公、科研、观光、生活于一体的“葡萄种植开发科研楼”。

  有了科研楼,还要扩充装备。县政府再次投资7.5万元为其修水泥路、打深水井;县扶贫办帮建了13栋葡萄冷棚;县农业局应用10套物联网设施,传输棚室温度、湿度、光照等数据,对作物生长、农时作业等实施监控,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同时通过“1+N”模式,将互联网、家庭农场、观光农业、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成功打造了百亩果蔬现代化种植示范基地,并吸引了尚志市的客商前来投资兴业。村里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就像棚里的葡萄,呈现出“葡萄串儿式”的“集聚效应”,带动贫困农民共同致富奔小康。

  从贫困户到农场主 “领头雁”拓开脱贫路

  在万宝村,张延峰还有一个更具使命感的身份——农民党员。全县开展“站好农村党员八个先锋岗”活动中,他主动认领了“生产发展”和“帮弱助困”两个岗位,带动15户困难家庭发展果蔬种植业,累计年收入达80万元。

  从当初借钱种地到葡萄种植“掌门人”,再到家庭农场场长,随着身份的不断转变,“致富不忘乡亲”的初衷却一直烙印在张延峰心里……

  由于自己没有耕地也没有大棚,留守老人谢永春每天都按时来到张延峰的秋实果蔬家庭农场里为葡萄掐尖、打杈。望着大棚内的累累硕果,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笑得合不拢嘴:“别人都嫌我上岁数了,干活慢、干不了重活,但张延峰不嫌啊!照样给咱和别人一样的工钱。”

  已在农场务工8年的同村妇女那艳华说:“老伴患有血管瘤,钱大都花在他身上了,别的活咱也不会干,多亏老张不嫌弃,让我在农场挣这么多工资。”

  在万宝村,受到张延峰精准扶贫的例子比比皆是。如今,万宝村各项事业迅速发展,去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2万元。用延河镇党委副书记高岩的话说,这是全村紧紧围绕基层党组织开展“八个先锋岗”活动、发展种植养殖产业、建设美丽乡村“三大工程”,所有党员作为农民致富“领头雁”带领村民创造了幸福生活。

  “葡萄熟了日子甜!”伴着果农们爽朗的笑声,记者放眼望去,湛蓝的苍穹下,一栋栋葡萄大棚整整齐齐,一座座漂亮房舍掩映翠绿之间,村民们脸上写满了喜悦与希望。(钱玺勇 本报记者 郝欣)

编辑:梁霄

01 02 03

关键词:延寿县 张延峰 脱贫 致富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