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到2016年500名北大保安考上大学 含12名研究生

2017年07月19日 15:55 | 作者:霍思伊 |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分享到: 

没有围墙的校园

王谦手捧《国家人物历史》,看得入迷,桌上摊开的还有《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史学月刊》等文史类学术期刊。曾在山西当过初三化学老师的他,已经在北大历史系待了近四年。

王谦是山西大学中文系2004级的本科生,毕业后当过老师,兼职过酒店大堂助理,还和朋友一起做过转运煤的生意,最多时候月入7000元。直到2014年,他来到北京。

在参观了几次北大后,王谦觉得这里“恬静又温暖”。他自称不喜欢忙忙碌碌的快节奏生活,正好历史系的一位保安刚离职,于是王谦就留在北大,当起了保安。

进入校园后,王谦发现北大并不像他想象中那么高不可攀,“以前觉得北大很神圣,就像琼楼玉宇,现在觉得很朴素。”

从北大教授身上,他最能感受这种朴素的美。这些在他眼里学富五车的教授们,大多为人谦虚、真诚,穿着也低调含蓄,对保安讲话也不会盛气凌人。

王谦喜欢和这些教授们交流。以前,他只能在百度上看到他们的照片,现在,教授们进进出出,图片变成了真人。他对上一个,就打一声招呼:“××老师您好,我拜读过您的×××。”

一来二去,历史系的教授们也对这个懂历史的小伙子上了心。

他经常收到历史系老师的赠书,有宋成有教授送的《中外文化交流史》,李新峰教授的《明代卫所政区研究》,以及王元周教授的《小中华意识的嬗变》等。王谦希望通过大量阅读文史类书籍和期刊,加深文史修养,为以后的工作做好铺垫。

白天上班有空的时候,他就看文史杂志和国学著作,下班后一个人在宿舍,研究一些复杂的问题。他承认,很多史学领域细而深,专业论文很难看懂,“自学起来很吃力”。

由于怕老师觉得问题幼稚,他很少提问。有时,他看一篇学报上的文章需要两天时间,在不懂的地方做个标记,然后自己反复研究。他戏称自己是在“练功”,只不过目前功力尚浅,仍需努力。

江斌也收到过老师的赠书,有张千帆教授的《宪法导论》、汪建成教授的《刑事诉讼法》,以及陈瑞华教授赠送的司法考试教材。遇到看不懂的,他会主动问老师和同学。

有一次,法学泰斗江平来北大作讲座,主题是“中国法治的困境与突破”。江斌回忆,当时的报告厅里人山人海,走廊和过道处全是人,连窗台上也坐满了人。他从未见过这样的场面。他站在最后,听完了整场。

直到现在,江斌还能活灵活现地模仿江平老师的语气,说出那句让他印象深刻的话:如果国家对法治不采取什么措施,最后只有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没办法。

江斌说着便笑了。

张俊成还记得和北大西语系教授张玉书一起遛弯儿的日子。那时候,张玉书爱拉着他绕未名湖散步,边走路边讲马哲、讲黑格尔。张俊成一开始还不懂,后来才意识到,他在以这种方式给自己上课。

他努力集中精神听,什么唯物唯心,萨特尼采,哲学实在艰深,他不懂,也不敢问。后来熟了,他慢慢鼓起勇气打断张教授的话,提出自己的困惑,他发现张教授不仅不会不耐烦,还会深入浅出地讲解。

后来,他也做了别人的老师。升任分队长后,张俊成每周都会组织一两次学习,利用保安们在传达室坐岗的时间开展教学。他有时教英语,有时就某个他能讲清的文史哲或社会类话题组织大家讨论。有路过的教授看到,经常会给予他们指导或参与讨论。

他还要求参与学习的保安记笔记,每月参加月考,巩固知识。但他也坦承,由于保安均为20岁左右的年轻小伙,多数来自农村,教育程度低,没有定性,很多人一开始不太积极。 张俊成对他们说:“知识改变命运,道理你们都懂。但你们要想改变命运,得拿出实际行动。”

他感慨,北大的文化学术氛围浓厚,无形中影响了很多人。“那个时候,混日子的比较少,大多数保安都很珍惜在北大工作考学的机会。”

1998年,张俊成从北大法学院专科毕业。在他读书的三年期间,约有16名保安顺利通过成人高考考入北大。

有一首歌叫《未名湖是个海洋》。歌词写道:“未名湖是个海洋,诗人都藏在水底。灵魂们都是一条鱼,也会从水面跃起。”

这首歌的专辑的名字是《没有围墙的校园》。

编辑:梁霄

关键词:北大 保安 研究生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