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共享书店”作秀还是变革:读书社交靠谱吗?

2017年07月20日 16:40 | 来源:中国经济网
分享到: 

当中国经济网小编选择了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点击“购买”按钮时,APP则弹出了提示:“购买失败,请到附近书店购买”,身在北京的小编只能“望书兴叹”。

互联网的意义在于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壁垒,而被“共享书店”吸引的外地读者兴致勃勃地下载了APP,却基本无法使用任何功能,不得不说是让人“败兴而归”。

由此也可以看出, “共享书店”主打的社交关系不仅受“兴趣”所限——爱读书、能发表精彩想法的人,也受“地域”所限——只有“共享书店”附近的人才可以借书购书。这样限制重重的“读书社交”,是否能达到预期之内的互动效果呢?

此外, 读书是一种比较私人的体验,比起熟人社交,以读书为载体的社交形成的关系也相对较弱。如何稳固区域性、兴趣性的社交关系,发展活跃、高质量的用户,形成粉丝和被关注者的良性互动,也是“智慧书房”APP所要解决的当务之急。

三问:通过何种方式盈利?

实体书店的任何转型,终究还是为了挣钱。那么,“共享书店”靠什么盈利呢?从目前来看,中国经济网小编觉得,主要还是逾期借书的收入以及传统的图书销售业务收入。

据中国经济网小编了解,超过10天的免费阅读时间后,每天每本书会收取1元费用。这部分收入能有多少,不得而知。此外, 三个月内读完12本书还会返还押金的8%作为阅读奖学金,另外用户每次借阅后,只要按期归还,每读完一本书就可得到1元钱奖励,这又会增加一部分支出。

图书销售是书店的传统盈利模式,“智慧书房”APP拓宽了购买的渠道:传统模式为“上书店—购买”,而如今增加了“看评论—借书—APP下单—书店购买”的渠道。 在面对图书电商频繁打折的竞争下,这种模式又能够增加多少购书收入呢?

此外,小编在浏览读者评价时,发现了这样一条评论。一位妈妈带着孩子去书店借书,回来之后发现书页损坏。这不禁让读者担心: 如果自己去购书,买到别人看过的、书页损坏的书怎么办?如果书遭遇损坏,责任谁来负,是否能追究到真正的责任人?相关的考核标准和信用体系亟需完善。

还有一个大众最为关心的问题——我的押金去哪儿了?谁在保管?是否能及时退还?

日前,共享单车因给押金退还到帐设置了相当长的时间(2-7日),引发争议。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共享单车的商家在故意扣押用户的押金,利用时间差合理获取押金的衍生利息收益。此外,还有一些法律业界人士认为部分共享单车有非法集资嫌疑。因为未经有关部门批准,违规向不特定公众募集资金的行为,涉嫌非法集资。

而“共享书店”作为“共享经济”概念下的新生事物,和“共享单车”收取金额的模式极为类似——99元的押金,借书超过10天后,一天1元钱。这笔巨额押金谁来保管,如何保管?如读者要求退还,多久能到帐?政府部门的监管又是否能及时跟上?这些问题都需要打下大大的问号,“共享书店”需要给予公众一个信得过的回复。

中国经济网小编有话说:在共享经济白热化的时代,很多事物都可以冠上“共享”的概念。我们对于新生事物的发展乐见其成,也愿意给它时间让它变得更成熟、更完善。但是, “共享书店”究竟是在打着“共享”的噱头做营销,形式大于内容,还是真的能够引发传统行业的一场变革?让我们拭目以待,相信市场会告诉我们真正的答案。

编辑:梁霄

关键词:共享 书店 变革 作秀

更多

更多